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小货车1万多公里试用陈晨申请"潲水油"专利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12-12 10:16:10  来源:金黔在线  

 

小货车1万多公里试用 陈晨申请



    反复调试汽油参入比例,自家的小货车1万多公里试用无问题

    陈晨申请“潲水油”专利

    金黔在线讯 今年8月,本港报道了凯里供电局职工陈晨用“汽油+潲水油”自制新型柴油。12月9日,记者再次采访陈晨获知,由于掌握的相关技术比以前更加成熟,他已就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专利申请。

    事件回顾:自制新型柴油

    去年10月,凯里供电局职工陈晨开始用“汽油+潲水油”自制生物柴油的试验。起初,因为使用汽油太少,导致车辆油箱出现积炭,造成喷油嘴堵塞,车辆进了修理厂。随后,陈晨迅速调整汽油和潲水油的配比,即汽油数量占20%,致使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在这样的配比之下,他的小货车行驶了1万多公里,未出现问题,至今车况良好。此外,养车成本因此还降低了,原来每公里0.6元,现在每公里仅需0.12元左右。

    “生物法”解决积炭

    陈晨告诉记者,他发明新型柴油的事迹见报后,又经过了4个月的探索,现今他掌握的“生产”技术,比之前更成熟了。

    在全国范围内,用潲水油加工成柴油的事例并不鲜见,但成功的并不是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解决积炭(油脂沉淀,特别是动物油脂)的问题,在如此情况下获得的柴油,可以使用,但时间一长,沉淀物逐渐增多,造成喷油嘴阻塞,那车辆就得进修理厂维修。

    而陈晨所说的技术更成熟,主要就体现在对积炭问题的处理上。他的处理办法是过滤、储存油料让动物油脂沉淀,汽油稀释等等。“这些办法,不用机械操作,不通过繁琐的化学反应,所以我把它叫做‘生物法’。”

    此外,参入汽油的比例也是新型柴油生产试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陈晨发现,参入汽油的数量少,新型柴油的油含量就高,车辆力量很强大,但这样容易引发积炭问题。如在进行本项试验的初期,他曾按照1:4的比例参入汽油,三个月后车辆喷油嘴就出现了故障,进了修理厂。反之,参入的汽油相对多一些,积炭问题带来的风险就会减少,但车辆的马力就会变小。

    “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汽油不能低于20%,这基本上成了我这项试验的常规参数。”陈晨说,当然,季节的不同,汽油参入数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夏季汽油数量保持在20%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到冬季,要适当提高到25%。因为冬季天气冷,油料容易凝结成沉淀。

    陈晨告诉记者,他长期按照上述的比例给他的小货车“食用”新型柴油,至今已有1年左右的时间,行驶里程达到了上万公里,车辆“身体健康”,运行正常。

    技术更成熟,递交专利申请

    对于自己的新发明,陈晨原本不打算申请专利,但有亲朋好友相劝,加之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市场上又出现了柴油紧缺风波,导致不少车辆在加油站附近排长队,等候加油,让驾驶员们叫苦不堪。

    为此,陈晨这才下定了申报专利的决心,并将申请材料递交给了国家专利部门。“让我决定申请专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上比以前更成熟了一些。”陈晨说。

    据了解,收到申请材料,国家专利审批部门将对他的试验进行审查。若可行,便予以受理。而在颁证前,还将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颁发相关专利证书。

    “尽管我已递交了申请专利的申请,但在相关领域上我还将探索下去,让这项技术更加成熟,为节约资源而努力。”陈晨说。

    记者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到,目前国内取得用潲水油或者其他油脂制成柴油的专利不少,但这些技术目前并未大面积推广。总体上来说,我国在相关领域上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右眼拔出18公分螺栓修打米机出意外所致(图)
下一篇:第一次上高速车抛锚司机决定先睡一觉再说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