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消息 从3岁时被烧伤,丹寨少女张岩珍已整整15年徘徊在阳光与阴郁的边缘——尽管内心十分强大,但来自世俗的眼光,让坚强的她有时候也不得不埋下那张已毁容的脸。
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的容颜还能有什么改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岩珍面对磨难淡定的神情,打动了一名来自深圳的志愿者。
自此,上天似乎帮她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经过那名叫做巴山的志愿者的不懈努力,10月9日,一家成都的专业整容机构终于决定为她做整容手术。
昨日,在几名志愿者的陪同下,张岩珍踏上了她的“化蝶”之路……
第一次看到 山外的世界
“去成都了要听人家的安排,人家对我们有恩,我们要记住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带好必须的东西,路上要知道照顾自己。”临行前,张岩珍的父亲张照相反复叮嘱自己的女儿。
从来不在父亲面前掉泪的张岩珍忍不住转过背去,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看着父亲日渐佝偻的腰,懂事的岩珍知道,自从自己毁容后,父亲一直埋藏在深深的内疚之中。刚刚40出头,却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格外的苍老。
“人家喊提前一天到贵阳,但是我们别去早了,早了的话人家还得招呼你吃饭,人家已经花费够多了,可别再给人家增添额外的负担了。”老实巴交的张照相,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些城里来的好心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尽量少给人家添麻烦。
10日,一直到晚上6点,让女儿在家里吃过晚饭,张照相才匆匆把女儿送到村口,搭上了一辆赶去省城办事的面包车。
山里的夜黑的格外早。坐在车里的张岩珍不住地向车外张望,想把外面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点。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张岩珍记得,被烧伤后,父亲最远就带她去过临县的一位江湖医生那里做过治疗,除此,再也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
在路上,她给最要好的朋友发了一条短信:谢谢那些关心我的人,他们把我第一次领出了大山。
“真想摸下飞机的翅膀”
11日早上8点的班机。本来约定6点起床,大伙再一起赶往龙洞堡机场,张岩珍5点就早早的起了床。“睡不着,一晚上都在想飞机的样子。”张岩珍略带羞涩地低下了头。
到龙洞堡机场后,车门打开。坐在最后一排的张岩珍走到车门口,抬头望了望富丽堂皇的机场大厅,迟迟走不出车门。
早已在车门口陪她一同前来的姑姑不断催促她,姑姑说,在老家,侄女可不是这个样子,因为那个环境侄女早已习惯了,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和同学也早已适应了她的容貌。“一下子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个‘高级’的地方,她可能有点害怕别人的目光。”
走进明亮的机场大厅,候机的乘客突然看到面目“狰狞”的张岩珍,很多人脸上难以掩饰表现出来的吃惊。张岩珍下意识地用手遮了遮眼睛,悄悄告诉跟在她旁边的记者:“飞机场的灯光太亮了,不知道要比她们教室的灯光亮好多倍,有点刺眼。”
在办理对照身份证和本人特征前,巴山把记者拉到一边,担心地说,安检对照身份证张岩珍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他的担心多余了。安检人员和平常一样,把身份证输入电脑后,只平静地看了张岩珍一眼,微笑着把证件递给了她。
登机前,张岩珍在自己的QQ空间里这样留言:成都,偶来了!
张岩珍问姑姑,不晓得飞机的窗子是否像公交车一样可以打开,她真想伸手去摸一下飞机的翅膀。
8点整,飞机呼啸而起,穿过厚厚的云层,窗外一片蓝天。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