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隋朝纸”香飘海外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10-10 09:37:18  来源: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讯 现代工业文明下造出的纸张,早已可以满足人们的种种需求,正因如此,古代造纸术也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丹寨县城北40公里一个叫石桥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造纸术:以树皮为精,构树叶为华,山泉为媒,手工而成。一张张看似粗糙的“古纸”,飘洋过海,销到了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法造纸 上溯隋代

    石桥村,丹寨县大山深处的一个本不起眼的小山村。全村250户1000多人口,95%以上是苗族同胞,由于世代承袭古法造纸术,村中无论老幼,几乎人人都会古法造纸。

    “我们村主要产白皮纸和彩纸,其他地方也有古法造纸,但据现在查证,古法以天然材质造彩色纸张的唯我村独有。”提起本村特有的彩纸,做了3年古法造纸工人的王海生一脸自豪。

    据专家考证,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发端于公元600年的隋代,由古而今,传统造纸术几乎没有变化,一些老作坊在国内也甚为罕见。

    “我们村造出的古法纸张之所以能获得世界的青睐,主要是我们都是选用山上优质树皮为原料,以山泉熔浆,是纯粹的原生态。”世代靠古法造纸的该村村民王怀斌介绍,很多国外来的游客看到如此原始的造纸术后,忍不住的伸出大拇指喊“OK”,成捆成捆的往回带。

    32道工序 飘出纸香

    王海生说,制作纸张的程序看似简单,但每道工序要想熟练掌握,没有个把月时间断然不成。这样32道工序算下来,一般的工人要完全熟练掌握可能要几年的时间。至今,王海生仍对一些工序的操作略显生硬。

    石桥村四周多山,山上多构树,先民因地取材,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制出了八大古法彩色手工纸,分别为:金丝、麻丝、压平、皱褶、凹凸、花草、云龙、超薄。

    据该县统计,石桥村现有露天煮甑10口、露天浸泡池10口、纸房36间、木榨34个、抄纸槽40口,是我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地方,丹寨县参与申报的皮纸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丹寨模式” 光大“隋纸”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造纸小山村到现在的蜚声海内外,石桥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该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呵护。

    丹寨县委宣传部长彭瑶女士介绍,石桥古法造纸之所以近两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当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上,建立了专业的造纸合作社,按“自愿参与,民营民管”的原则。由村民自愿筹钱,购买造纸原料和打造造纸设备,并对濒临遗失的古法进行发掘性的保护和开发,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县里也在网络等新兴媒介大力宣传古法造纸术,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把这一散发着文化幽香的古老技法推向世界。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石桥村古法造出来的纸张逐渐被世人所识,接到的订单更是逐年增加。村民王时兴向记者介绍说,该村去年古法纸的销售就达到800余万元。

    目前,古法造纸已经超越农作物成为村里的经济支柱。“特别是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已经把古法造出来的纸,带到别的城市开了专卖店,产品供不应求。”彭部长说。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三穗水稻又有新发现意外发现"五穗稻"(图)
下一篇:2011年女兵征集即日开始报名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