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立足黔东南放眼大世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9-21 15:38:0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编者按】黔东南信息港从成立之初的困难重重,到引领全州信息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八年艰辛,不懈坚持,终有所获。如今,黔东南信息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经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后,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努力向“苗侗门户 主流媒体”的宏伟目标迈进。在全州上下掀起“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精神热潮中,黔东南信息港全体员工主动加入到队伍行列里,认真践行“三敢”精神,推动全州新闻和信息化产业跨越发展。
       


    黔东南信息港成立八年来,一直以“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为己任。致力于黔东南的对外宣传,见证黔东南的沧桑巨变,推动黔东南的新发展。主动肩负党委政府的“耳目”、“喉舌”以及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民意诉求的历史重任。八年来,黔东南信息港始终在坎坷中前行,在逆流中奋进,在困难中拼搏。几多艰辛,几多磨难?也许,只有一直默默坚守着这“一亩三分地”的几位老员工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苦味。如今,黔东南信息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经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后,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努力向“苗侗门户 主流媒体”的宏伟目标迈进。在全州上下掀起“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精神热潮中,黔东南信息港全体员工主动加入到队伍行列里,认真践行“三敢”精神,推动全州新闻和信息化产业跨越发展。

    创业之初  步满荆棘

    2003年8月15日,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同意黔东南信息港从事新闻业务的批复文件(州宣复[2003]12号),从此,黔东南信息港的新闻职能开始正式运行。黔东南信息港刚创业初期,只有寥寥几人,而且,当时互联网的发展在黔东南才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普及。可想而知,当时的黔东南信息港是何等的艰难!“以网养网”的理念显得步履维艰。“以网养网”的执行办法首先要在广告上实现,但当时的企业商家不愿在网络平面上打广告,而愿意花巨资到覆盖面受很大局限的传统媒介上。长此以往,黔东南信息港连年亏损,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坚守下来的好多老员工见状也不由心理动摇了。再在非但不见起色还连年亏损的黔东南信息港里继续呆下去,何日才是出路?就这样,本就不多的员工纷纷辞职了,黔东南信息港在风雨中飘摇起来。

    看着黔东南信息港日渐萧落,剩下的同事心急如焚,可以说,黔东南信息港自成立以来,就没有获得过喜人的收益,可仍然一直在苦苦支撑着。百盛企业的其他公司的同事见此情景,纷纷劝说放弃算了,“丢卒保车”才是上策,为了一个“倒贴生意”的黔东南信息港而耽搁其他商业项目的运作,得不偿失。可黔东南信息港的同事们没有听劝告,他们坚信,总有一天,黔东南信息港会体现出其所存在的价值意义和为黔东南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必将出现靓丽的彩虹!
 
    许多年后,当你看到黔东南信息港从萧落开始走向振兴时,你一定会为当时他们的高瞻远瞩而感叹不已!的确,万事开头难。一个浓缩精密高科技的现代化产业不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衔接好的话,很难在一方立足。而黔东南信息港在当时的连年亏损之下仍咬牙坚持,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产业的作用和价值一定会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突显。

    凭着这股信念,黔东南信息港在所有同事的坚持下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艰难中“跋涉”,挺过一坎又一坎难关,跨过一道又一道屏障,克服经费紧缺、人力不足等难题。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体制管理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黔东南信息港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改观。

    总经理临危受命  扭转乾坤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总经理走马上任,给黔东南信息港带来了希望。

    这位总经理,就是范红波。

    范红波于上世纪末毕业于四川大学,99年开始从事网络信息化行业,曾在中国网、搜狐网等中国知名网站任职,这一系列的辗转让年轻的范红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拥有一个更加广阔、更能发挥和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范红波先后又在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创业,最终却因一些客观原因而夭折。创业的失败让一个有志青年的发财梦破碎了,但却无疑给人汲取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范红波并没有死心,他在寻找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他在等待机遇……2007年,范红波与新婚妻子来到黔东南举办婚礼,到黔东南后,范红波的心里一直在酝酿着他的商业计划,正所谓打击吓不倒有识之士。困难永远阻挡不了他的信心!一次在街上打出租车时,无意间看到出租车顶上打着黔东南信息港的广告,范红波不由眼前一亮,他没想到在黔东南这个经济发展并不靠前的城市居然也会如此重视信息化建设,而信息产业行业不正是自己所擅长的吗?

    2008年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过后,范红波一度陷入两难抉择的困境,一边是家人要求回老家当公务员,一边却是自己的创业计划。年纪虽轻,但资历不凡的范红波很纠结,公务员是个轻松活,一旦冠上这个头衔,便可高枕无忧地端着“铁饭碗”享受一辈子。然而,自己一身的才华却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整天循规蹈矩地在办公室里处理文案的单调生活规律不适合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的性格。他向往充满挑战的商业战场!在经过漫长的思想斗争后,范红波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理想。

    就这样,范红波满怀希望地来到黔东南,与妻子一同进入了同属百盛企业的黔东南信息港,他深知,要整顿一个连年亏损、举步维艰的网络公司难度肯定不是一般的大。而要让一个网络公司在本地发展壮大,首先得要有一支过硬的技术团队。因此,要让这个网络公司重振雄风,甚至问鼎当地网络信息行业,第一步就是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

   入主黔东南信息港的第一件事,范红波就不遗余力地在招贤纳士,只有把团队组织起来,才有望扭转当前不利形势,事业才能做大做强。不久,一批批技术精英和写作精英纷纷加入了黔东南信息港,为她注入了不少的新鲜血液。

    大刀阔斧改革体制  初现曙光

    集聚人才后,范红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以往人手少、任务重、分配冗等繁冗的任务分工重新进行了明确的性质划分,先后组建了办公室、网站事业部、广告事业部、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程序部、策划部、客服部等,对各部室员工分工到户、各司其职。各部室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从而理顺了工作程序,分工明确的员工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工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工作氛围。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在总经理范红波的主持下,对网站平面进行了一系列大改革。原来的网站页面设计单一,覆盖面受很大局限。范红波及其全体员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榷,决定对平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从原来的单一频道先后设置了新闻、百姓呼声、人才信息、文化旅游、房产、本地通、酸汤社区、团团赚、视频、吃喝玩乐等频道,极大丰富了黔东南信息港的页面设置、拓展了其所囊括的方方面面。同时,在素有“百节之乡”美称的黔东南每开展一次活动,黔东南信息港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设置专题,对相关的活动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方便了人们的浏览,页面的扩展得到了大众接受和喜爱。

    黔东南信息港的发展不断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在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单位纷纷打算建立自己的电子服务平台,却苦于缺乏技术人才而束手无策。黔东南信息港获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给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黔东南信息港的信息数字化建设走向了黔东南的前沿,并成为了全州信息化产业的标兵。从2010年开始,在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州长李飞跃同志的亲自批示下,全州各级各部门、州、县直机关和全州206个乡镇均与黔东南信息港签订了网站建设合同。由此,全州政务公开、电子商务等电子信息发布均由黔东南信息港全权承担。

    黔东南信息港在狠抓“硬件”的同时,也对软件开发毫不松懈。在以林仕海牵头的精英团队中,黔东南信息港自主开发出符合时代主流的办公软件、实用软件等,给网民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便利。与此同时,黔东南信息港还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新软件,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更好的软件问世后,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更实用的便利。

    翻开黔东南信息港历年来的数据统计本,令人惊喜的发现,黔东南信息港的营业额不断地逐年上升,2008年以来,数据上升速度更为惊人,当年黔东南信息港的营业额达到80余万元,成为黔东南信息港成立以来的最高峰,2009年达到90余万元,2010年突破了百万大关,2011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黔东南信息港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80余万元。一组组数据的迅速攀升都离不开黔东南信息港全体员工的努力,但是,他们绝没有满足于目前所呈现出的数据,并力争在五年内突破一千万。

    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一组组数据的上升,给黔东南信息港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往日的举步维艰已经渐行渐远。如今的黔东南信息港已经成为了黔东南州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统领全州网络事业在电子信息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苗侗门户,主流媒体”的曙光已经隐隐初现!

    首开先河创立第五代媒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创新。黔东南信息港领导审时度势,从通讯工具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看到了一线商机。从2009年开始,黔东南信息港开通了全州第一家手机报业务,将每天最新的新闻资讯直接发布到客户手机上,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到当地的新闻。从此开创了第五代媒体的前沿,真正实现了百姓贴心的服务窗口。

    黔东南手机报的开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为第一时间获知当地新闻资讯,人们纷纷争相订阅,截止2011年8月,已超过8万用户订阅该报。

    黔东南手机报的开通,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耿生茂同志多次过问新闻资质的落实问题,并协调外宣办、网络科带头负责新闻资质的申请,经过近两年的备案后,终于在2011年5月,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下发批文,通过了黔东南信息港开通手机报业务的申请,获得了独立发布新闻业务的资质备案。

    获得新闻资质后的手机报业务,将以全新的姿态、专业的视角,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大众采集权威、真实、快捷的新闻资讯。

    积极拓展 坚持不懈 首获殊荣

    黔东南信息港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向外省权威、专业的新闻网站学习取经,在学习专业网站办网新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重新给黔东南信息港定位,“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苗侗门户 主流媒体”等目标正是黔东南信息港已经攻关和正要攻关的目标,同时也是信息时代赋予的一种历史责任。在向外学习中,黔东南信息港先后成为搜狐网《全国地方媒体》核心成员,中国地市网络联盟会员等,与新浪网、腾讯网等大型新闻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在全国各重大活动中同步发布第一手权威信息。

    2011年8月2日至5日,第四届中国地市网络联盟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站及全国20多个省市近百家网络媒体代表聚首武当山共同谋“话”自己网站的未来。会议总结交流2010-2011年全国地方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协商2011-2012年地方网站的合作共赢事宜,探讨地方新闻网站的机制创新与赢利模式,共同谋划地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黔东南信息港总经理、总编辑范红波代表我州参加此次会议,并在该年会组织的新闻网站评比中荣获“全国地方优秀网络媒体”称号。

    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还须不断进取。喜讯或许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满足,但绝对不可沉溺于现状。面对充满挑战的明天,黔东南信息港将更加团结一致,将所有的力量紧拧成一股绳。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在全省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的新阶段,省委书记栗战书到黔东南州调研时提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黎平会议“三敢”精神,既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又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说其历史意义,是因为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奠基石,是中共伟大转折的起点、开端和开始;说其现实意义,是因为黎平会议“三敢”精神是我们“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黔东南信息港在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观道路,勇于担当党委政府的“耳目”、“喉舌”以及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民意诉求的历史重任,在各次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中把好第一道关口。如今,在全州上下掀起“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精神热潮中,黔东南信息港全体员工主动加入到队伍行列里,认真践行“三敢”精神,推动全州新闻和信息化产业跨越发展。

    历年来,黔东南信息港独立承担各次重大活动的新闻采访任务,全州“两会”专题报道、“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专题报道、建党九十周年专题报道等,每次活动的新闻采访和报道中,黔东南信息港都给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果,得到了州委州政府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州委书记廖少华同志在多次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对黔东南信息港进行了表扬和鼓励,2010年9月,时任中共黔东南州委副书记韩卉率队视察黔东南信息港,在对黔东南信息港所作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得到领导的支持,无疑给一辆汽车加足了油,再大的障碍也阻挡不了黔东南信息港前进的步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往日的成就,面对未来的严峻形势,黔东南信息港信心满怀,立足黔东南,放眼大世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凝聚精神、竭尽全力为做好具有苗侗特色的门户网站、做大黔东南便民服务平台、做强黔东南对外宣传第一窗口,为推动全州新闻和信息化产业跨越发展贡献力量!(张鸿)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州质监局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监督检查
下一篇:雷山警方快速破获4万元盗窃大案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