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夹报广告”牵动人心
近两天,凯里读者在看本报时,里面都有一份寻人启事
这两天,凯里的读者在看《贵州都市报》时,都能从里面看到一份特殊的“广告”。前不久,“卖报妈妈”刘泽艳13岁的女儿丹妮子(化名)离家出走了。报童们知道后,便将她印制的“寻人启事”夹在报纸里,让它随报纸走进读者中间……这张特殊的“夹报广告”和报童们的真情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发行站里“夹报忙”
9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凯里行政中心的报刊发行站,报童们正在整理报纸。“大家不要忘记夹上寻人启事!”一位姓吴的卖报大姐说。说着,她便从一位中年妇女手中接过一摞小广告,分发给报童。
“夹了给多少钱嘛?”一位男青年笑嘻嘻地说。
“做好事,还要钱啊,小心掉进钱眼里去了……”吴大姐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男青年的话是为了调节气氛,因为他夹报的劲头是最足的,三下五除二就将100余张寻人启事夹完了,之后又向吴大姐讨要。
随后,吴大姐将手持广告的中年妇女带到了记者的身边。“就是她的女儿出走了,她叫刘泽艳,老家是毕节织金县的。”吴大姐说。
被“教训”,小姑娘出走
刘泽艳说,8月28日下午6时许,丹妮子(凯里二龙某学校学生)外出玩耍回来。看到孩子光顾玩,她有些生气,便教训了起来:“快开学了,还这样贪玩……”丹妮子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家门。
“娃儿出出进进很正常,但没想到这次她出去就没回来了。”刘泽艳说。
晚饭时,刘泽艳的丈夫宋天贵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看着3个孩子少了一个,便询问起来。直到这时,刘泽艳才感觉到不对,于是将下午发生的事告知了丈夫。
宋天贵听完后急得从板凳上跳了起来,大声说:“这孩子肯定是想不通,离家出走了。”说着,便给朋友们打电话,让大家帮忙寻找。当晚,大伙赶到凯里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各出城路口,但都没找到。
此后几天,宋天贵和几位朋友放下活计,专门寻找女儿,但走遍了凯里市区的95条街、路、巷,就是不见她的身影。随后,他又将寻找范围扩大到了三棵树镇和凯里经济开发区,仍然没有结果。
宋天贵告诉记者,他来自毕节织金县,有3个孩子,丹妮子是老大,也是让他最不放心的一个,因为孩子刚出生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至今身体还很虚弱。“又是个女儿家,想想她失踪了我就心惊肉跳……”宋天贵说。
“夹报广告”市民不反感
9月6日清早,刘泽艳上街卖报。期间,她与一位姓吴的卖报大姐说起了女儿丢失的情况,说到伤心处,禁不住又潸然泪下。
“我有个办法,你不妨试一试。”吴大姐说,凯里市区的报童很多,印制大量“寻人启事”请他们帮助夹到报纸中,这样读者们都会看到,说不定能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于是,刘泽艳马上给宋天贵打电话,宋很赞成,赶到打字复印店,印制了几千张“寻人启事”。
与此同时,吴大姐也给发行站的领导以及多位报童打了招呼。“因为读者对夹报广告很反感,我还担心报童们不同意,谁知我问了10多人,竟无一人反对。”吴大姐说,其中有几位报童还表示,有多少夹多少。
9月7日一大早,刘泽艳提着几袋“寻人启事”赶到了发行站,然后在吴大姐的帮助下,分发给了10多位报童。大伙很当回事,把“寻人启事”夹在报纸中很很醒目的位置。报童小龚不仅把启示夹在报纸中,还拿一张贴在送报摩托车的车身上,以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读者对夹报广告很反感,但对于刘泽艳家这份特殊的广告,却很关注。“有几位市民买到报纸,看到寻人启事后,都问我是怎么回事。”吴大姐说。
市民黄先生在凯里东方大厦做生意,9月8日上午,他买了一份报纸,刚拿到手上,夹在报纸中的“寻人启事”便滑落到在地。黄先生勾腰捡起,刚想扔入垃圾桶,但看到广告标题后就认真读了起来。“像这样的广告我是第一次看到,有意思,但愿这位离家出走的小姑娘早点儿回家。”黄先生说。
目前,还没有丹妮子的相关消息,此事已引起了凯里警方的重视。(罗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