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省妇联在榕江县兴华乡开展抗旱救灾活动纪实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9-07 09:08:11  来源:金黔在线  

 

    据金黔在线消息     8月30日,带着干粮,打上背包,换上便鞋,顶着炎炎烈日,穿越一路风尘,记者随省妇联干部一行16人组成的工作队,抵达地处月亮山腹地、都柳江畔的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大家将以这里为驻点,开展抗旱救灾保增收的系列帮扶活动。

    高旧村五组是一个江水环绕的水族寨子,村民们进出都靠撑船渡河。乡亲们说,今年的汛期一直没来。记者看到,河床的圆石成片裸露,江面已收窄了近一半。

    登上细长木舟,撑船过河上岸,早已守候在寨前的水族妇女们唱着水歌迎接大家的到来,她们的脸上写满热情、感激和期盼。

    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和儿童,妇联干部们分别住在他们家。床位有限,记者和一些妇联干部一样,索性把自备的棉絮往地下一展,打起地铺就当床。

    兴华乡党委书记杨美文告诉记者,该乡自6月初以来,一直少雨,旱情严重。截至8月26日,全乡6540亩土地有4260亩受灾,其中重灾面积1815亩,绝收1170亩,5346人饮水困难。

    省妇联干部此行先后深入兴华乡高旧村、摆贝村、星光村、巫秀村等地,和当地妇女姐妹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受灾群众亲如一家,了解她们所思所想所需,为她们送知识、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送物资,用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帮扶,在践行“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中,推动“贵州百万妇女创新业行动”。

    水寨夜话:谋发展寻路子

    夜幕降临,芭蕉树下灯光昏暗,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高旧村村民王妹家木屋前的坝子已围坐了整个水寨的妇女姐妹。光着脚丫的小孩、摇着尾巴的黄狗也来凑热闹。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坤凤当起了主持人兼授课人,在不断抛出问题、抢答有奖的形式中,从中央政策讲到现实生活,从当前旱情讲到乡村发展。

    “高旧今年遭受了旱灾,大家有什么其他增收致富的想法?”这个提问迅速引来妇女们的抢答。

    “我想多喂几头猪!”“我想搞林下养鸡、种食用菌!”“我想种猕猴桃、养黑山羊!”……

    “你们说得都很好,但是喂猪、养鸡、养羊的钱怎么来?”大家一时都没了声音。

    省妇联发展部调研员杨娟立即向妇女姐妹们介绍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和申请方式。面对这样让妇女得实惠的好政策,水寨姐妹们纷纷表示要赶紧去申请。

    “只要妇女们想干事,在好政策的推动下,就一定能干成事,成为水寨发展的‘半边天’!”吴坤凤主席的鼓励引来姐妹们热烈的掌声。

    抗旱灾:改水改厕建水窖

    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蜿蜒爬行,一路颠簸扬起黄沙漫天。终于,帮扶工作队抵达山腰一个相对开阔的地带,这里便是巫秀村村口。

    巫秀是一个边远偏僻、发展滞后的水族苗族村,村民大多居住在半山腰上。因为地势高,喝水用水困难常年困扰着乡亲们。山顶的引水只有筷子粗,村民们早上4点就要起床排队等候,剩下的用水必须到两公里外挑。

    听说妇联要来修“母亲水窖”,全村父老乡亲都沸腾了。大榕树下设下的拦路酒,让整个村子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放鞭炮、端米酒,山歌相伴来迎接。

    51岁的水族大妈潘老拉拨开人群,冲到省妇联主席吴坤凤面前,抓住她的手紧紧不放。她激动地用大家勉强听懂的水族话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来了,我有水喝了,不用再挑水了!”原来,潘老拉的三个姑娘嫁出去后,全靠自己天天到两公里以外挑水。

    常年缺水又遇旱灾,许多村民的手都像潘老拉一样沾满泥灰。和乡亲们握手后,妇联干部的手上总留下一道道黑印。大家心里明白,不是乡亲不爱干净,只怪常年的缺水和今年的旱灾。

    “只有改变缺水困境,才能换来妇女姐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村容村貌的整洁,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对巫秀来说非常紧迫。”省妇联副主席喻培萱说,此次,省妇联把争取到的4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巫秀村的“母亲水窖”,就是对乡亲们最好的支持。

    开工仪式结束后,记者的采访车刚开出没多远,就嵌进了山路边的沟坎,进退两难。巫秀的乡亲们赶紧追上来,一拥而上,把整个车子抬出来,才得以启程。小小的插曲,让我们看到了村民们的质朴和善良。

    接下来继续赶路,大家又风尘仆仆赶往月亮山最古老的苗寨之一摆贝村,为当地20户苗族姐妹送去了1.2万元的改水改厕项目资金,并发放《农村饮水卫生手册》等。

    促增收:送钱送猪建互助组

    9月1日一早,兴华乡政府大院里热闹起来。一张张关于妇女发展、儿童成长、反拐、环保、健康等的宣传画挂满楼前,吸引众多妇女驻足观看。

    当天,14位兴华乡妇女从省妇联干部手中领取了共计8万元的农村妇女小额循环金和小额贷款。

    “贷款是给你们发展生产的,可不是买银耳环、修房子的,更不是拿给男人们打酒喝的哟。”吴坤凤的提醒,逗得姐妹们会心地笑起来。

    24户省妇联干部的帮扶对象还分别获赠一只小猪崽。当10多公斤重的黑毛小香猪发到水族苗族姐妹们手上时,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县里畜牧局专家现场就为大家开展了“两加一推·巾帼建功——贵州百万妇女创新业行动”养殖技术培训。

    摆贝村的苗族妇女姜老本家今年虽遭受了旱灾,但她的苗绣和蜡染技艺精湛,刚刚卖出的一件“百鸟衣”为她挣了上万元,另一幅蜡染旗幡也有买家为之心动。为鼓励她带动全村妇女共同致富,省妇联干部曾专门邀请她到贵阳接受妇干培训。这次大家亲自来到她家,帮助建立妇女苗绣互助小组,并向她发放1万元妇女发展小额贷款。

    “请你们放心,我要把妇女苗绣互助小组建好,带动姐妹们传承好手艺,一起发家致富。”姜老本一边展示新作品,一边充满信心地说。

    解后忧:留守儿童视频见父母

    月亮高挂,记者和妇联干部夜宿高旧村五组留守儿童雍文丰家。这幢水家木屋吊脚楼修好后并没给13岁的雍文丰渴望的家,因为父母为此欠下了5万元的债,不得不丢下他和姐姐、弟弟到外打工。记者看到,他常常坐在楼前的小山坡上,望着远方发呆。

    为了更好地关爱少数民族儿童和留守儿童,省妇联为兴华乡中心校送去“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项目的同时,还争取了香港惠明基金会的捐助,送给该校一批电脑设备,建起“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们提供了一个与父母交流的空间,并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爸爸,你好啊,一年多没见你了,你打工累不累啊?”当在视频窗里看见朝思暮想的爸爸,雍文丰眼里满是思念的泪水。

    “不累不累,奶奶身体好不好?你的学习好不好?”熟悉的声音传来,雍文丰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屏幕上爸爸的脸。

    兴华乡中心校是全县寄宿生最多的寄宿制学校,像雍文丰、杨文蕾一样的留守儿童有120多个。

    “‘亲情聊天室’开通后,留守儿童们可定期与父母在网上‘团圆’,汇报学习和生活,也能让他们父母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省妇联副主席吴爱平说。

    同劳动:走进稻田的帮扶

    9月2日清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一阵阵有节奏的拍击声打破了整个水寨的寂静。

    吴坤凤主席总是帮扶工作队里每天起床最早的人,她循着声音爬到村后的山坡上。原来留守老人满叔满娘一家正在田里收割谷子。她随即叫醒了所有驻村的妇联干部,并带领大家到地里一起劳动。

    因为旱灾,稻田里的土壤已经开裂。虽然大大减产,但还是小有收成。吴坤凤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干起农活来,有型有样。她抓住一把稻草,在打谷斗上奋力拍打,三下就能“达标”。而对于很多年轻的妇联干部来说,与其说是劳动,不如说是学习。满叔满娘向年轻干部和记者手把手传授镰刀割稻、打谷子、捆谷草的技巧,大家虚心学习,现学现用。当记者的手臂被刀刃般锋利的谷叶划出一道道红印时,满娘笑着说:“干农活可不能穿短袖哦。”充满欢声笑语的劳动场面为乡村平添了一份和谐。不一会儿功夫,整个地里的活路全部干完了。

    “你们真能干,我们三个人准备干到12点的活路,现在才8点过,居然已经完成了。”满叔、满娘感激的说。

    望着金灿灿的稻谷,大家很欣慰,可是想到旱灾造成的减产,大家又非常难过。回程路上,工作队的妇联干部们已开始静静思考,如何开展更多更好的抗旱救灾保增收帮扶措施,让乡亲们渡过难关,早日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央视记者走进施秉采访中药材产业
下一篇:黔东南州质监局检查机动车安全检测线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