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青年砚雕艺术家杨刚的传奇人生(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4-26 14:03:5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青年砚雕艺术家杨刚的传奇人生(图)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组委会授予杨刚“砚雕艺术家”的嘉奖词


青年砚雕艺术家杨刚的传奇人生(图)
杨刚在工作


青年砚雕艺术家杨刚的传奇人生(图)
杨刚获得的部分荣誉

    30岁前,他已在全国各地的砚雕比赛中拿下了大小奖项30余个,当地群众直呼他为“砚雕大师”。他吸纳了中国众砚雕艺之长,将4000多年的思砚雕刻技艺浓墨重彩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历年来,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他叫杨刚,是“中国民间思州石砚文化艺术之乡”土生土长的岑巩人。

 

    弃学从艺

   

    采访杨刚,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他坐在自己创办的南艺思砚石雕厂的大门口,伏在石块上叮叮当当挥锤敲打着。笔者走近一看,他面前的巨石已经成为一帧大美江山的浮雕。

 

    杨刚,一米五几的矮小个子,浑身透出骨感、睿智和精明。他说话的语气风趣、幽默、轻松,满脸阳光。他始终笑着,谈起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

 

    “我老家住在思阳镇双龙村春木山组,地方很偏僻。家头兄弟多,穷老火,根本读不起书,我是老大,父母就让我先作贡献。”杨刚回忆说。

 

    1996年,一个冬日,还在上初中的杨刚,硬是被母亲从教室里拉到10多公里外的县城石砚厂当了学徒。他深深地记得那天,他和母亲徒步走了将近四个小时,脚上磨起了水泡。

 

    在顽石上练艺,是一份苦差事。进厂的前些日子,师傅们教他抡锤打砚石,一锤下去,铁锤老是落在手指上,常常血肉模糊,疼痛难受。“和我们一起进厂的共有30几个,3个月后,有的能一天打出3个砚台,而我却一个也打不出,人家就笑话我。一天,我在砚石上打下一对金鱼,别人都说,像个坟堆堆。当时真是无地自容啊!”杨刚说。

 

    学不会砚雕活,杨刚就想逃,自己偷偷跑到省城贵阳去打工。因只有初中文化,找不到轻松活;干重活,人家又嫌他个头小。最后,身无分文的杨刚只好回老家,谁知母亲还是将他拖到石砚厂去。

 

    自从在贵阳打工碰壁后,杨刚意识到自己没文化、没技能,自身条件差,“要想安身立命必须得有一技之长。”从此,他明白了母亲送他进石砚厂的苦心。他发狠:一定要认真学艺,别让母亲再失望。

 

    正当他激流上进的时候,砚厂因效益不好,要大规模裁员,杨刚在被裁之列。关键时刻,杨刚的母亲竟然从乡里跑进城来,央求在机关上班的亲戚帮忙说情,让厂里留下杨刚。厂长被他母亲的诚意所感动,再次收留了杨刚。

 

    母亲如此的执著,感动了少年杨刚的心房,他流泪了。从此,杨刚走上了砺志求艺的漫漫长途。

 

    簸箕旋风

 

    一次偶然的机会,将杨刚推进了人生大舞台,在这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砚雕艺术,一次突发奇想的创举,将他推上了雕艺界一座高峰。

 

    1998年2月,湖南省芷江县明山石雕工艺厂厂长肖云,到岑巩县工艺美术厂考察交流,对思砚古朴的雕艺很感兴趣,要求岑巩方面派出工人到自己厂里交流献艺。杨刚幸运地成为四个交流人员之一。

   

    来到芷江,杨刚眼界大开,兴奋不已。这里云集了广东端砚、江西歙砚、山西澄泥砚和四川苴却砚的能工巧匠们。为将芷江沅州砚发扬光大,占据高端市场,厂方不惜重金,从全国名砚之乡请来能工巧匠进厂献艺,吸纳中国众砚雕艺之长。

 

    杨刚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他想方设法抓紧时间向身边的师傅们求教。他热情大方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思砚雕艺毫无保留地向别人交流传授,赢得了砚友的好感,并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技艺。经过两年多的潜心苦练,凭着自己过人的悟性,杨刚已经取得众家之长,逐步出人头地。

 

    交流期满,厂方看到杨刚年轻有悟性,发展潜力大,就出高薪将他留在厂里当师傅,月资4000多元。

 

    2000年下半年,杨刚因水土不服回家休养。时逢油菜花开的春天,农村大忙。杨刚就帮父亲上山放牛,趁机用背篓背着砚石悄悄地钻进油菜林中雕琢石砚。

 

    一天,他看到自家墙壁上挂着金黄的大簸箕,突发奇想:要是能在石头上雕出簸箕来,那效果一定不错。经过短暂构思后,他就在玉带石上雕琢起来,白天躲在油菜林里干,晚上就在自家后院干。看到这番景象,人家就送给杨刚一个绰号——“砚痴!”

 

    没多久,他人生的第一件颠峰之作“竹簸箕·高山葡萄茶盘”惊艳出世了。2001年3月,杨刚将这件得意之作拿到湖南比赛,在省会长沙捧回了最高奖——金奖。领奖回来,厂家立即出资万元收购了他的作品、奖牌和证书。

 

    “那时自己真不懂事,家里两个弟弟又盼钱上学,就这样处理了自己的成果。”直到现在,杨刚还有些后悔当初的行为。

 

    在石头上雕刻簸箕,杨刚开了先河。他的创意,很快被芷江和岑巩两地的砚雕工人们效仿,并成为一种时尚。杨刚说:“这款砚品很有观赏收藏价值,在市场上卖得很火。岑巩县思阳镇平坝村一个叫杨昌树的,光打簸箕就打出了一幢小洋楼。”

 

    大器早成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杨刚饱受贵州多民族文化浸染,贵州文化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形如泉眼、陨石,还是状如琴头、木屐或册页,都昭示着视觉形态在文化源头上的闪烁,揭示了以小见大、以拙胜巧、雄浑天成的魅力。”

 

    这是2010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组委会授予杨刚“砚雕艺术家”至高荣誉的嘉奖词,对杨刚的赞誉可谓恰如其分。

 

    的确,对于今年还不到31岁的杨刚来说,命运对他是否很不公平,但坎坷却也总是伴随着幸运向他奔涌而来。

 

    30岁之前,他就在全国各地的砚雕比赛中拿下了大小奖项30余个,当地群众都直呼他为“砚雕大师”。

 

    2001年3月,杨刚作品“竹簸箕·高山葡萄茶盘”参加湖南省工艺美术大赛,一举夺得最高奖——金奖。

 

    2006年,杨刚砚雕作品“秋山夕照”获得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贵州名匠最具特色奖。同年,他通过考试,拿到了省人事厅颁发的“高级工艺师”职称。

 

    2009年,杨刚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他的作品荣获雕塑类二等奖。

 

    2010年,杨刚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荣获突出贡献奖。大赛组委会唯一授予他“砚雕艺术家”称号。并在随后的展销会上,特设展区隆重推介他的砚雕作品。

 

    “我还要争取早日考上中国工艺美术师,早日建成思州石砚文化艺术博物馆,让思州石砚名扬天下,这是我的最大心愿。”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杨刚并不满足。

 

    2007年,杨刚在湖南、浙江、上海等地大中城市打拼一阵后,他毅然返回家乡岑巩县创办起南艺思砚石雕厂,选定目标开始创业,锐意将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思州石砚发扬光大,推向五湖四海。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杨刚的砚厂迅速发展起来。历年来,他的产品被县里选送到日本、北京、上海、浙江、贵阳等国外和国内大中城市参加比赛和展销,屡获殊荣。杨刚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产品迅速走向市场,行销全国各地,远销到东南亚国家。

 

    杨刚还在朝着梦想奔跑着,在他矮小身影的前面,一轮巨大的红日正在喷薄升起,就像他巧手琢出的一块奇妙砚雕。

(张维军)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凯里火车站增开临时客车迎“五•一”
下一篇:轿车冲下十余米大桥凯里消防官兵迅速营救(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