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苗拳奇人”的武术人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4-18 09:27: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在剑河县城东入城口处的小区里,居住着一位叫杨书平的中年男子,人称“苗拳奇人”。他7岁“偷”师学艺,走上了习武之路,随后又外出“云游”寻访名师,学会了50多种拳术。而据他们亲人们回忆,有上百武师找他切磋过,但都没能将他打败。有这么好的身手该是桃李满天下,但恰恰相反,其“关门弟子”仅有一人,颇具传奇色彩。

 

    玩弄铅球于股掌

 

    近日,记者来到剑河新县城杨书平家,对这位被尊为“苗拳奇人”的武师进行了采访。同去的,还有他的堂弟杨恒。

 

    这杨恒也学过写拳脚功夫,为了让记者见识杨书平的功夫,他决定与杨书平对练。

 

    对练开始,杨恒手持棍子,劈头盖脸般朝杨书平的头部打去,杨书平迅速闪身,奔到了他的面前,只听“咣当”一声,棍子落地了,紧接着杨书平伸出两个“鹰抓爪”控制了杨恒的下身。因为是演示,杨书平未下狠手,否则,仅这一招杨恒就会趴下。

 

    这时,杨恒发现不对,赶紧伸出手护住下身,可是战局又起变化,杨书平不知何时已绕到了他身后,锁住了其咽喉,两只“鹰抓爪”在杨恒的眼前晃来晃去,大有抓取其双眼珠的驾驶,吓得他连连摆手……

 

    接下来,杨书平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功力。他先练了一套格斗性很强的苗拳,进入最后一个动作时,只见他轻轻抬起右腿,然后重重地踩在水泥楼板上,只听“嗒”的一声,楼板有明显的震感。

 

    最后一个演练项目,就是“玩”铅球,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用拳头、手掌、关节敲打在铅球上,记者看他怎么“给力”也不知道疼。杨书平说,最初,他打沙袋,后来把沙袋打破了,觉得不过瘾,就打钢板,也不过瘾,最后就来打铅球。“这只铅球有十多斤重,我都打了20年了,但每天只打15分钟。”

 

    另外一种玩法就是让铅球在“墙壁”上“打滚”。最初听杨书平如是说起的时候,众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手中的铅球有10多斤重。看着大家怀疑的目光,杨书平笑着走近了墙壁,然后把铅球放在墙壁上,转动了起来,铅球不仅未掉落,还像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一般飞快转动了起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偷”师学艺

 

    说起杨书平的练武经历,缘于7岁时的“偷师学艺”。

 

    他的老家在黄平县新州镇,全国解放后,其父因读书识字,在当时是难得的人才,被安排到镇远学习,期间就认识了杨书平的母亲,当时,杨母是解放军队伍里的护士。

 

    后来,杨父与杨母均被安排在剑河柳川县城工作,最终成为眷属。

 

    杨母是地道的柳川人,出生在一个武术、中医世家,她的父亲武术、医术在当地都十分了得。在武术方面,他们家传了一套苗拳,也就是现今杨书平掌握的这套,向来传男不传女,凭这套功夫,杨母的父亲在当年的柳川镇上,难遇对手。

 

    7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外公在院坝教他的几个舅舅练武,杨书平好奇,就在旁边观看,外公挥动两只老拳,舞得虎虎生威,看得杨书平目瞪口呆。

 

    那天晚上,杨书平躺在床铺上怎么也睡不着,感觉外公的拳头老是在眼前晃动,他萌生了学武的念头。

 

    但是,外公不怎么同意,说年纪小。父亲就更不同意了,他怕他弄出麻烦事来。“当时我比较好动,父亲很担心我出事。”杨书平说。

 

    杨书平有些灰心,但他不愿意放弃念头,决定“偷”着来。外公在给舅舅们传授武术时,他就在旁边观看,因为是自家人,外公也不设防。回头他就悄悄去练习,因为没有功夫的底子,找不到那种虎虎生威的感觉,但动作倒有几分相似。

 

    杨书平“学会”后经常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还“收”感兴趣的小伙伴做“徒弟”。最初,外公没在意,后来发现这家伙打出的拳术有点像自己练的苗拳,有些吃惊……

 

    一天,外公把杨书平叫到身边,郑重地说:“孙儿,我看你热爱武术,人也很聪明,办事踏实,就把我们家传的苗拳,传授给你吧!”

 

    从那时起,杨书平就跟随外公练武。老外公先教他武术基础:站马步、走梅花桩、打沙袋……三年后才正式传授拳术和苗刀。

 

    杨书平很有武术天赋,稍加点拨就会,而且很勤奋,闻鸡起舞,老外公非常高兴,把所掌握的武术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外公还花了大量的心思对他进行了“武德教育”:练武主要是为了健身和防身,千万不要惹是生非,更不能自持有点功夫而为非作歹。

 

    拜“手下败将”为师

 

    20岁那年,杨书平已成长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民间武师,但他觉得自己技艺不精,决定外出继续拜师学艺,博采众长。

 

    对他的决定,家人中的支持者不多,只有外公“力挺”。那时,外公已步入老年,还亲自把他送出门:出去不要卖弄功夫,不要惹是生非,要谦虚,谨慎……

 

    外出寻访期间,他去过贵阳、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拜访了多名武师,学会了50多种拳术,如少林、武当、八卦、形意、太极等,为自己今后进行武学研究奠定了的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拜的这些老师中,一些竟然是他的“手下败将”。

 

    “云游”到湖南的时候,一位练武的湖南朋友介绍说,常德有一位练习少林拳的陈师傅在当地颇有名气。

 

    杨书平持朋友的书信找到这位武师。武师有意试探一下他的功夫,便提出要比试。结果,六个回合后,杨书平用苗拳打败了他。

 

    尽管如此,杨书平还是执意要拜他为师。“我练习的这套苗拳往往是一招制敌,一招之内打不掉他,说明这位武师真有点难缠了。”杨书平说。让他感触特别深的是这位武师动作敏捷,出拳虚实结合,神出鬼没。眼看着他的拳头打向对手头部,但实际这是虚的,真正的打击目标在瞬间转移到了其他部位。

 

    最后,他师从湖南武师,学习了半年之久。作为回报,他也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拳脚功夫教给了这位师傅。

 

    杨书平没看错人,他从这位武师身上学到的很多东西。“我在对外公传授的苗拳进行改进时,就吸取了他出拳虚实结合又神出鬼没的特点。”杨书平说。

 

    接受上百次挑战未被打败过

 

    杨书平在外闯荡了近10年之久,武艺大有长进。因当年习武之风盛行,加之有中国大陆第一部武侠电影《少林寺》的推波助澜,他学成回家,名声大振,被视为“明星”。这之后,先后有上百武师慕名前来“下战书”,但都没能将他打败。

 

    20年前,山东一位练“螳螂拳”的拳师听说杨书平功夫了得,找上门来挑战。

 

    因外公早年就有吩咐,杨书平不敢轻易出手,但这位武师不依,在场的朋友们也苦苦相劝,杨书平这才决定迎战。

 

    杨书平一位在司法机关上班的兄弟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他说:“山东武师身高一米八几,当时我很担心我大哥不是他对手。”

 

    开战时,山东武师迈开步子,压低身体,一招“螳螂捕蝉”直击杨书平的头部,来势凶猛。杨书平蹲下身去,对方的拳头落空了……到杨书平出手了,他略起身,伸出左手抓起了对方的胸部,并往回拽,紧接着右手“亮出“了两个鹰爪爪“海底捞月”般直取对方下阴……山东武师个高,加之胸部已被控制,无法弯腰援助下身,危急中站立不稳,当场栽倒。

 

    从地面上爬起来,他满脸通红,连连称“开眼了,开眼了!”

 

    不打不相识,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相互切磋武艺半个月之久。后来,山东武师要回家乡,杨书平赠与路费。

 

    10年前,山西“形意门”的一位武师在凯里大会场(今凯里中博)卖艺。当时,杨书平和几位朋友也围在人群中观看,朋友们知道杨书平身怀绝技,但很少见他出手,这下正想见识,便指着他对山西武师说“这是我们本地的武林高手,你们可以切磋。”这位武师闻言,执意要求比试,朋友们也极力怂恿,杨书平推辞不过决定迎战。

 

    对方先发力进攻,使出蛇形步钻拳攻击杨书平的咽喉,杨书平一闪身,就绕到了武师的背后,并使出一招“脑后取宝”,攻击对方后脑,对方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感觉头昏目眩,比武无法进行下去了……

 

    “你的身段太敏捷了。”事后,这位山西武师评价说,在他看来,杨书平的战术有点不讲章法。

 

    杨书平最近的一次比武是在三年前,迎战的是一位本地的武师,比武开始,对方先出拳攻击,杨书平不躲不闪,一把将他拉住,然后亮出膝盖磕其腰部,眨眼的功夫就将对方磕倒在地。

 

    练习苗拳41载仅收一人为徒

 

    杨书平的苗拳为何这般厉害呢?这归功于苗拳自身的特性和杨书平多年潜心的研习。

 

    当年,杨书平的外公教授其武功时说过,他们家传承的这套苗拳,吸取了很多搏击元素,首先是与苗族生存环境和历史变迁有关系,苗族人在不断的迁徙中遇到很多危险,如敌人的攻击与侵扰,野兽的袭击等,因而被迫想办法自卫,于是,逐渐演变成了格斗性极强的苗拳;其次,在猎守和战争中吸取了“营养”,包括借取了深山虎豹和老鹰等动物的攻击方式。

 

    “就因为这样,所以我外公说练了这套拳,不要轻易去打人,也不要去参加比赛,会出大事的,同时叮嘱不要乱收徒弟,像以下这几种人是不能收为徒弟的:脾气暴躁的,性子急的,爱喝酒的,道德品质差的。如果把这套苗拳教给了他们,会成为祸害。”杨书平说。

 

    因而他谨遵外公教诲,练拳40多年,这套苗拳他仅传授给了一人,那就是他的侄子。据说,他的这位侄子练了这套拳术后,人变得更加谦虚了,行事谨慎小心。现今,在外创业,已小有成就。

 

    杨书平外出“闯荡江湖”,学会50多种拳术后,他返回剑河,一边工作,一边潜心研习武术,主要是对外公传授给他的苗拳进行了改进。

 

    他吸取了其他拳术的精华,把苗拳提炼成了“随心所欲,自然搏击”的拳术。其特点为,首先出手“快、准、狠”,打的都是要害,往往一招制敌,有口诀为证:“上打睛、中打两肾下打阴”、“脚踢裸骨断当场、下取阴处一命亡……”其次,出手自然,有时候从侧面出手,有时则从背后,完全不讲章法,对手防不胜防。此外,练习这套拳术,走路时可以练,看电视可以练……用杨书平的话来说就是“把练功生活化了”。

 

    “我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打赢山东大汉,就是因为在战法上占了优势,很快就控制了对方的致命之处。”杨书平说。

 

    现今,对于比武事宜,杨书平是一概谢绝。“不玩了,现在练武的人减少,包括武术在内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困难,我要为此做些有意义的工作了。”杨书平说。(杨宁 罗茜)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剑河农民画获全国二等奖(图)
下一篇:凯里警方破获一系列诈骗案件5起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