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家住镇远县文德社区的黄进华受伤瘫痪,妻子丁光玲对他不仅不离不弃,还甘愿做他的“腿脚”为他代步,持续至今,被当地群众传为了佳话。
好男儿摔伤瘫痪
丁光玲1962年出生于镇远县白羊坪村,1982年到镇远卫校参加医疗培训,结业后被组织推荐当地卫生院做起了乡村医生。
黄进华长她6岁,家在镇远县江古乡大岭村,1976年到昆明当兵,参加过自卫反击战,1982年退伍后自谋职业。
1983年经人介绍,黄进华与丁光玲相识,三年后,他们结为了夫妻。婚后丁光玲上班,黄进华做生意,夫妻俩都很勤奋,没几年,夫妻俩就盖上洋楼。
然而这好日子不长久,到1996年农历2月2日,灾祸就降临了。当天晚上8点,黄进华去一位堂弟家。其间,不小心从堂弟家3米高的楼上摔下来,腰椎的第十一、十二节骨头磕在砖头上,造成骨髓受损。
事发后众亲人先用拖拉机送他回家,后才送入医院。由于受伤严重,加之送入医院太晚等原因,医生说“做手术也不能让他站起来了”。
就这样,黄进华不能走路,成了“瘫子”……
好妻子甘做丈夫“腿脚”
由于楼层设计的问题,丁光玲家居住在二楼上,因而黄进华瘫痪后一系列的麻烦由此接踵而来:不能上厕所,想到家门口散散心,就更难了。此外,尽管使用了轮椅,但是黄进华上下床睡觉也很不方便……
没有更好的办法,丁光玲就只有采取了背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难题。
然而,她本是弱女子,加之常年在单位上班,肩挑背驮的事很少做,所以要背起有100多斤重的丈夫,谈何容易呀。记得一次,她背着丈夫进了厕所,由于太沉身体支撑不了,导致身体失去平衡,顿时栽倒,好在厕所里有草料,没有伤及丈夫。
但丁光玲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为能把丈夫轻松背起来,她作了很多努力,上下班坚持走路,借机进行体能训练。周末,她就上山去割草料、捡柴禾,即锻炼了身体,也解决了家庭所需,慢慢地,丁光玲就感觉背起丈夫时没以前那么吃力了。现今,丁光玲快50岁了,但是她依然还像当年一样能把丈夫背起来。
“这12年来,她实际上就是我的脚,没有她这样的脚,我早就完了!”黄进华对妻子充满了感激。
但是,对于妻子他更多的是心疼,他也在积极想办法减轻妻子的负担,他甚至还想过要通过锻炼重新站起来。
一次,黄进华在电视中看到了运动员在双杠上玩弄花样的节目,突发奇想,就在家中的客厅里设计了个双杠架子(如图),锻炼时他双手握住双杠,借助臂力的支撑慢慢站立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借助臂力他能长时间“站立”,并能带动腿脚活动。在此基础上,他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大小便用具与双杠捆绑在一起),确实大大减轻了妻子的负担。
“阿姨,下辈子我来给你做女儿”
丁光玲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背丈夫12年的故事,有人表示遗憾,但是更多人表示钦佩。
文德社区的雷胜秀老人亲切称呼丁光玲是“闺女”,她说:“要是没有玲玲这样的好人,黄进华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玲玲,你的心是金子做的。”
“阿姨,下一辈子,我来你家做子女,只要有你,穷点、苦点、累点,我都不怕。”文德中学一位女中学生动情地说。
丁光玲家房屋的屋檐上有4个燕子窝,每年春天,都会有4对“燕子夫妇”进驻产卵育小燕子。当地村民说:“丁光玲人太好了,才有这么多燕子来他们家搭窝”。(罗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