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放晴了。己逝的五保户老人陈大良的坟地里被人修整得干干净净,墓上几柱香烟缕缕萦绕,碑前有位老农在默默沉哀。怪呀,陈大良生前无儿无女谁在为他扫墓?人们走近一看,才恍然大悟:“孝子”原来是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刚。
刘荣刚,1988年当选为红坪村主任,后又当上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委工作起,在石洞镇党委的指导下,把一个村当成自己的一个家,把全村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毌,尽心尽职地为每一个村民“敬孝心”, 做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
2002年, 刘荣刚自学取得农民助理技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后,依托技术在红坪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果园场,从山沟沟的肥土里抛出了“黄金”。随后他把“黄金”技全部“孝敬”给乡亲。村民王甲明、王甲辉、刘光元等26户村民跟他一起办果园场,从此,每户小小的果场里年年颗多钱足,自家平日里的用钱再也不愁。
“孝敬”村民,刘荣刚支书竭尽全力。村民杨爱东夫妇,改革开放后就钻研养猪,开始效益都不好,刘荣刚掏钱为她们订阅资料,配置电脑,带领她们到外地参观学习,经多方引导探索,杨爱东夫妇走出了一条“猪—沼—果”(即利用猪粪制沼气,再用沼气肥种果树)的致富之路,她家年养猪100来头,收入10多万元。杨爱东夫妇发了,刘荣刚支书又用这颗致富种子洒向父老乡亲,他动员几位有志青年投资2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鸿志”养猪场,杨爱东夫妇负责技术传受,使其年出栏肥猪200多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山旮旯里去年还成立了养猪协会,25户村民参加了养猪专业。短短三五年间,刘荣刚这个党支部书记和一班党员村干带领群众不断开拓进取,让绯徊于贫困之中的村民找到了“钱”途。
刘荣刚说当村支书就是当家长,做好村里的每一件事,让群众满意就是他的快乐。群众没水喝他心焦,2007年,他和村两委领导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从山外引来自来水,解决了几百号人的饮水难;村里路不好走他心急,2008年,他争取外援资金,对早秀组的便道硬化,开通高方组到塘道河2.5公里的道路,解决了父老乡亲生产生活出行的困难;群众没房住他心痛,村民杨学仙等10多户人家没房住,住危房,刘荣刚坐立不安,2009年村里实施危房改造,他带领党员和村干义务投工半个多月帮助困难群众建房装修,当寒冬来临,困难户们终于有了温暖的家。
在村里,刘荣刚支书最关心最孝敬的是几位五保户老人,他把村干和党员分组起来分别对五保老人进行照顾,关注他们的吃住,关心他们的冷暖,关照他们的健康。逢年过节刘支书或是把五保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或是送去慰问礼品和他们一起过节,喜洋洋地当上五保老人的干儿子,让老人们享受无穷的快乐。
2008年,五保孤寡老人龚小桃和陈大良相继去世,临终时拉着刘荣刚的手久久不放,当刘支书说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时,两位老人才含笑离去。为遵重老人的遗愿,刘荣刚支书按照当地风俗隆重地举行了礼葬,亲自为两位老人端灵牌,真真正正地当上五保孤寡老人的孝子。全村群众都为他的举止所感动,人人跟在后面跪着护送五保老人龚小桃和陈大良驾返仙乡。今年,是陈大良老人过逝三年满社之期,刘支书沒有忘记对老人的承诺,根据地方习俗在清明节前就赶去为其扫社,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人说忠孝难两全,红坪村的村民们却说村支部书记刘荣刚做到了,因为他把红坪村当成了家,把村民当成了父毌,他当村干工作23年来,对得起村里,对得起父老乡亲,这个村支书是好样的!
(龙胜洲)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