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返乡“农二代”烙上“城市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1-17 09:07:53  来源:钱江晚报  

 

    据钱江晚报 1月13日晚,我省首趟民工专列从杭州驶往贵州,记者跟随归心似箭的千余民工兄弟,一路感受他们思乡的急切,来年的憧憬;感受他们爱情的向往、城市的梦想……

    1月13日晚8时50分,随着一声长长汽笛,满载1200余名民工的我省首趟民工专列L199从杭州城站开往贵州,记者闻讯踏上这趟民工专列,一路体验返乡民工的快乐与艰辛。

    驶出杭州不久,窗外寒风中下起了小雨,但喧闹的车厢内却温暖如春。相邻的民工,不管熟识或陌生,打牌、喝酒、听收音机,但更多民工聊起天来,传送到记者耳畔的话题,大多围绕着去年的收获,来年的打算。有的憧憬找到女朋友,有的希望换个挣钱多的岗位,有的计划把父母接到浙江来。

    记者从他们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断定绝大多数是80、90后的新生代民工。与相对贫穷的老家来说,年轻民工已将未来的理想,寄托给了“第二故乡”,他们的生活观念,也与父辈迥然不同,早已深深地留下了城市的身影。

    在温州打工的小李,开心地笑着对记者说,年初她从家里出来一直没有回去过呢。看到我拿出相机,1992年出生的她说:“大记者,把我拍得漂亮点,我的眼睛最漂亮,明天传到我QQ。”

    与老父亲“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的节俭有别,今天的“农二代”会挣也会花。他们每个月工资基本都用光,租房费、生活费、手机费、上网费,用现在时尚的网络语言,他们被称“月光族”。而小李告诉记者,他们来到城市,就是要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相邻车厢喇叭里突然飘来阵阵思乡又温情的歌声,原来,这是列车专门举行的“民工车厢晚会”,一时,乘务员和民工的歌声交替响起,笑声和掌声荡漾车厢。

    深夜,列车行至江西,车上终于安静下来,乘客一个个东倒西歪趴在椅背打起盹,只有拿着手电筒的乘务员还在忙碌着,不时为乘客倒茶水,掖盖毯。

    寂静中,一位亮着手机的“打工妹”,吸引了记者的视线。一问,她叫蒙慧慧,在萧山麻将机厂打工。她说,她有两只手机,只要一空下来就在网上聊天,经常聊到手机没电,QQ、微博什么都会。去年她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男朋友,云南人,跟她同厂上班。热恋中的她,一路通过短信,向男友“讲述”车上的所见所闻。

    尽管列车上依然塞满大包小包,然而,打工比率占到80%以上的80、90后,他们回家“包裹”与以往相比,已有明显变化。用见多识广的L199次列车长的话总结,是带大包小包、编织袋的少了,带密码箱的多了;带锅碗瓢盆少了,印着明星头像手提袋的多了;打扑克牌的少了,手机发短信、听MP3的多了……

    时近后半夜,列车早已沉睡梦乡,只有巡查的乘警,时而走过记者的身边,乘警沈捷告诉我们:这趟民工专列,我们从只配2名乘警增加到3名,全力保护他们身上的财产,不让他们遭受坏人欺骗,让每一位民工都能平安到达家乡。


    1月14日凌晨,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呼啸的列车继续向前飞奔,衡阳、娄底、玉屏、凯里……离家愈来愈近,车厢里民工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兴奋。家住贵州凯里的冯德轮掏出手机,拨通家里电话:“妈,我快要到站了,中午就可到家了。”“爸,今天你不要出门,等我回来。”往往一个电话,就勾起大家的共鸣;一句温情的话语,一下使车厢暖意融融。经过32小时,全程1800公里,列车终于到达贵阳,此时,民工兄弟的心,仿佛早已提前回到家里,憧憬着叩开家门,与久别亲人相拥的那一幕。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丹寨兴仁镇排佐村发生一起火灾幸无人员伤亡
下一篇:镇远: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