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间博物馆助力苗绣传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2-31 09:17:46  来源:新华网  

 

    据新华网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家私人办的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除了展出苗族、侗族等民族服饰外,更是倾力于苗绣的传承,这里的11名绣工和订单涉及的300多名农村妇女,与博物馆一起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苗绣传承基地。

 

    18岁的侗族姑娘杨再丽才到博物馆学习苗绣3个月,她觉得苗绣比侗绣要复杂,“现在我已经学会苗族的平绣了,这里有很多好师傅,我要努力学习!”

 

    47岁的吴老巧蜡画和刺绣的手艺都很好,有自己专门的工作室。她的刺绣绘图都不用草稿,直接用蜡画在布上,花鸟虫鱼信手拈来,线条流畅,犹如工笔画大师。

 

    2006年,苗绣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了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和剑河苗绣。

 

    馆长杨建红介绍说,雷山苗绣属于典型的苗绣,包括皱绣、破线绣等多种技法,而花溪苗绣以挑花为主,这在苗绣中属于基础功夫。剑河苗绣就是锡绣,是以金属锡为制作材料的一种刺绣方法,华丽高贵,目前使用很少,只流传在剑河县的两三个村里。

 

    杨建红说,她的博物馆拥有一位擅长锡绣的省级苗绣传承人,两位擅长其他苗绣绣法的州级苗绣传承人,三位传承人都获得过贵州省举办的能工巧匠大奖。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黔东南州被称为“苗侗文化的大本营”,这里是世界上苗族、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苗族刺绣、侗族大歌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建红从1993年开始收集民族服饰,2000年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苗绣工作室,2008年建立了现在的博物馆,收藏了120多套苗族、侗族服饰以及600多件单品。她还成立了一家公司,建立了几个稳定的专业村,培养了300多人的绣工力量。

 

    目前,博物馆绣工主力多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女性,少女杨再丽的到来让杨建红格外欣慰。她正在筹划出版介绍苗绣技法的图书以推广苗绣,“一定要让苗绣在更多的年轻人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台江火灾事故续:被烧房屋每栋可获7000元赔偿
下一篇:剑河贫困儿童曾令凯学习生活无忧谢众人(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