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走进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体验西江苗族"牯藏节"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0-23 09:28:5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走进中国苗族文化中心 体验西江苗族牯藏节
         

             ——西江“千户苗寨”将迎来十三年一度苗族牯藏节

 

    本港讯 (特约记者 侯天智)记者日前从2010年中国雷山苗年暨西江牯藏节组委会获悉,今年11月9日——13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将迎来13年一度的苗族牯藏节。届时你将观赏到当地举办的牛王擂台争霸赛、苗族银饰刺绣盛装、独特的民族歌舞展演、神秘的宰牛祭祖大典仪式和失传千年的苗族歌舞庆典仪式,还将体验到万人长桌宴和同过西江牯藏节。目前该县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2010年11月9日至13日,是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同胞13年一度的“牯藏节”。节日期间,当地村民家家宰牛杀猪,走亲访友、亲人客人欢聚一堂,举行隆重的祭祀、吹芦笙、跳芦笙舞、斗牛、唱苗歌等活动,欢庆苗族“牯藏节”。

 

    “鼔藏节”有吃“牯脏”的习俗。过“鼔藏节”杀猪宰牛来祭祀祖先神灵的前一天,主人所通知到的亲戚朋友都要来参加庆贺。娘舅家、姑爷家、女婿家等比较亲的亲戚参加祭祀庆典时,要包三升的糯米饭,带上5、7、9单数的鲤鱼,酒也是5、7、9斤,公鸭一只,鞭炮无数响。鼓藏节的前一天,全部吃客人带来的贺品。娘舅、姑爷、女婿等比较亲的亲戚参加完祭祀庆典后返回去都要跳着猪大腿或牛大腿回去,朋友们回去时主人也要送几斤肉回去。这样一来,鼓藏节祭祀杀的水牯牛的肉就被亲戚挑的、朋友带的完了,只剩下水牯牛的内脏供大家吃了,所以有“鼔藏节”吃“牯脏”的说法。

 

    虽说过“鼔藏节”要杀牛祭祖,但是现在许多地方都只能杀猪来代替了,因为十二年杀一头水牯牛来祭祀祖先神灵,对富裕的人家来说还可以承担,穷一点的人家就会影响到来年的耕田种地,就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安康。所以,后来“鼓藏头”就召集寨老们去商议,大家一致同意,以后再过“鼔藏节”,就不要再杀水牯牛了,留水牯牛来犁田耕地,改用猪代替水牯牛来作祭品就行了。

 

    今年西江过“鼔藏节”,就是去吃“牯脏”,只是现在以猪代牛作祭品,虽然全寨也要杀“牯藏牛”,但只是象征性。吃的不再是水牯牛的内脏,而是吃猪的五花乳头肉,将它们切成方块形或棱形,一砣“鼓藏肉”约有三、四两重,用冷水煮熟后,主人用来祭祀祖先神灵完成后就可以吃了,这就是所说的吃“鼓藏肉”。只是到那时,有许多忌讳:比如主人家“杀猪”,你不能说“杀猪”,“牯藏语”叫“贡皇帝”;摆上的“鼓藏肉”很“肥”,你不能说“肥”,你只能说这“棉花”很白,一大盆一大盆的“鼓藏肉”,只能说棉花朵朵乍放;“吃饱”了,你不能说吃饱,而是说“我已经满仓满柜”了,这时的你,吃的不是肉,而是吃金、吃银、吃财宝。“鼓藏肉”,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寿、小朋友吃了健康成长、大家吃了心想事成!所以,有许多东西不能随口拒绝。

 

    牯藏节是苗族古老传统的信仰类型节日。既有祭祀祖先的内容,亦有祝愿丰收的含义。历史上的这种活动一般每十三年举行一次,盛行于贵州的黔东南地区。一个民族,以十三年来等待一个节日,此等厚重的仪式,不仅使人顿生敬重,也使人不可称量那个节日的重量。十三年一次的苗族鼓葬节,是苗族先民书写的生命哲学,更是对于苦难岁月之后,关于民族信仰的永恒坚守。雷山苗族同胞过“牯藏节”有它的重要内涵。

 

    据说,当地苗族同胞过“鼔藏节”的时候,都要杀水牯牛或杀猪来祭祀祖先神灵,希望在他们的保佑下,使当地的苗族同胞在下一轮回年度里能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家家富裕安康、人人延年益寿、社会平平安安。

 

    “牯藏节”是苗族同胞缅怀先人最独特最隆重热闹的活动,通常13年一次,可谓全世界周期最长的节日之一,它充满着苗族的古老文化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被撬坏的防盗门难倒开锁王黄平消防出手解困
下一篇:一辆车竟有两本车辆识别码和发动机号相同的行驶证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