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记者 杨骥 摄影报道)自7中旬以来,凯里地区艳阳高照,雨水极其稀少,该市地势较高且水源稀少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旱情。接到群众反映,10月14日,记者来到鸭塘街道区的四联村垭口采访得知,该村水稻减产约一半之多,很多水田颗粒无收,村民介绍说,今年是该村近20年来收成最惨的一年。
过了凯旋厂,就进入垭口村的管辖地了。沿着狭窄的乡村公路向上走,一块接着一块的农田映入眼帘,它们其中的大部分已经收割了。记者发现,这些田有的已经干巴巴,但积有水的田也不少,不像村民们说的严重干旱。
“这些田能有水,完全依靠里禾水库供的水。”看见记者不解,67岁的村民杨老汉指着水田说,“凡在里禾水库供水水渠以下的田,都能安全度过旱灾,收成较往年相差不大,但位置高于水渠的田,景象十分凄惨。”
走不多久,就看见杨老汉说的水渠。记者了解到,这水渠,连接着舟溪镇里禾村的里禾水库和金泉湖,把里禾水库的水导入金泉湖里,成为凯里市三大饮用水源之一。凡水渠过处,滋润着沿线的农田。
越过水渠后,果然出现杨老汉说的凄惨场面:一块面积约二分的田,水稻倒成一片,叶子呈黑色,应为一片金黄色的稻谷,中间参杂着黑色的物质。水稻下面,深深的裂痕清晰可见。
杨老汉说,别看这金黄色的谷子似乎还有收成,其实不然,除去外壳,里面的米粒不及正常的1/5,有的甚至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用。记者摘来几粒剥开,里面米粒果然仅是一小点。看来,在稻苗结果时,因为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导致谷子“夭折”了。
进入垭口村后,记者还看见这样一块田,稻苗绿幽幽,似乎仍有极强的生命力。仔细看那谷子,也和稻苗一样绿幽幽,有的谷子中间呈黄色,似乎是走向成熟的样子。但杨老汉说,现在已经过了稻谷的成熟期,即使迎来雨水,这些谷子都不会再成熟了,看见的仅是假象而已,这田里的稻苗,除了喂牛外,已经没有其他用。
杨老汉说,7月份下了几场雨,村民勉强把田打了栽大秧,谁知此后一干到底,中间虽下几场雨,但时间太短,对秧田根本没有帮助。8月中旬后,大部分田已经干涸,而当时的稻苗仅仅过了返青期和分蘖期,正是进入孕穗的关键时期,这时干涸对稻苗最是致命。杨老汉说:“进入9月中旬以后,一些村民就把结果无望的稻苗割去喂牛了,看了都叫人难过。”
据垭口村老一辈村民介绍,该村的水田,位于里禾水库水渠下方的受影响不大,但水渠之上的田,不受影响的屈指可数,大部分田的收成不及往年的三成,约一成的田颗粒无收。总体来说,整个村子收成不到往年的一半,是该村近20年来收成最惨的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户谷子收入只能在500至1000斤之间斤,却需要养活一家人。杨老汉说,该村村民杨昌荣、杨子福两户收入谷子约300斤,是该村收成最少的农户;而村民杨胜乾收成约600斤谷子,却要养活一家7口人,供三个孩子上学(一个高中,一个中专,一个初中),是全村负担最重的农户。
记者采访时,垭口村民告诉记者,因地势更高,水源更加缺乏,邻村的高峰、小高山等村子的水稻受损情况不亚于垭口,农户的收成甚至比垭口更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