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岑巩3000贫困农民“搬”出新生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0-09 14:45:3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 (张维军)日前,笔者来到岑巩县客楼乡移民新街,看到宽阔洁净的街道两旁耸立着整齐、别致、亮丽的小别墅,房前两排齐整整的桂花树,正散发出浓郁的芳香,50多户居民,家家铺面开张营业,好一幅和谐热闹的生活画卷。

 

    然而,谁能想到,聚居在这里的50余户250多位居民,在几年前,却是分散在该乡各个村寨里的贫困农民。

 

    这一切,皆得益于国家在岑巩县实施的异地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工程。

 

    2005年,客楼乡异地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工程于年底基本完成,一条独具特色的移民新街初具雏形,2007年4月又完成街道硬化。

 

    该工程,国家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40余万元,吸纳社会资金600多万元,建成长320米,宽50米的移民安置街后,新建了垃圾转运站1个,防洪堤86米,排水沟800米,公路桥1座长20米,安装PVC100#供水管800米,架设供电线路600米,实施耕地转让调整150亩,完成搬迁52户256人,每户住房面积1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4.3平方米。

 

    从此,搬迁农户走出了封闭村寨,成了小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由过去狭窄的木房住上了砖混结构小别墅。同时安置点是乡集镇地,水、电、路、医疗卫生教育设施等比较完善,有效改善和解决了搬迁户原住地过于分散,喝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为了使搬迁户能够“稳得住、能发展”,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强集镇地的市场规划,使搬迁户的生产资料(门面)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并优先考虑搬迁户的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就业等问题。同时,积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努力为搬迁户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多渠道增加搬迁户收入。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该移民安置点有65%的搬迁户已经利用自己的特长在自家门面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店铺。下寨村一搬迁户经营铁器打造,年收入可达到15000元;两江村一搬迁户利用自己的门面经营百货,年收入达30000元;部分搬迁户进行门面出租年收入2500元,还有部分搬迁人口加入小工行业,年收入达20000元,在搬迁人口中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从28人增加到123人,外出务工人数从原来的61人增加到92人。整条街几乎聚集了全乡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行家能手,成为全乡一户一技能的典范街。

 

    客楼乡移民安置点仅是该县众多移民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抓住贵州作为全国四个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试点省份之一的机遇,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先后实施了4期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项目,先后建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点13处,工程总投资2185.9万元,搬迁农村贫困人口695户3132人,涉及10个乡镇41个村。

 

    像客楼乡移民工程安置点的农民一样,通过移民搬迁,该县3000余贫困农民告别了贫困和闭塞旧环境,走上了创业发家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锦屏修建偏远乡村群众关心的“迫切路”
下一篇:全州邮政系统欢庆第41届世界邮政日(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