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潘迎香:在心里用侗歌为舟曲祈祷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08-15 10:24:21  来源:东方网  

 

    前昨两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在世博园中亮相,令游人流连忘返。150位来自贵州黔东南州的演员中,13岁的小黄村歌手潘迎香成了一位“明星”,观众纷纷与她合影。她年纪小小却履历不俗,曾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日献演大获成功。尽管最后一场演出因为今天全国哀悼日而取消,但小迎香与所有演员一提到这个话题都连连点头:“没有遗憾,我们在心里用侗歌为舟曲祈祷。”

  小黄村被称为侗歌的“歌窝”,几乎每个大人小孩都张口能唱。问小迎香:“你们村有多少人,几个歌队?”她脱口而出:“3061人,56支歌队。”“你怎么能说得那么准确,这两天新出生娃了没有统计进去怎么办?”“肯定不会变化,我都知道。”她说话有点腼腆,但没有迟疑。

  “你记性为什么这么好?”小迎香回答说:“我一会说话就学歌啦,妈妈带着我们上山下山,一路上都唱”。

  “在小黄村,像你一样大的孩子还唱侗歌么?”“都唱的。”

  带队老师介绍,作为全国侗族最主要的聚集区,黔东南自治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侗族大歌的自发保护。而申遗的成功,无疑给侗族大歌注入新的希望。侗族大歌的大力保护源于榕江县在1983年进行的一次全县民族文化普查,当时发现学校只有汉语教学,村寨里没有少儿侗族歌队,侗族的童声大歌几近失传。榕江县马上开始尝试“民族文化进校园”和“侗族大歌进校园”,只要有侗族村寨的地方,就在学校里组织歌队,让歌师进学校教孩子们学侗歌。这个活动坚持了20多年,并已在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开来。在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黎平县中小学里,不仅教孩子们学侗歌,连课间操都用侗族大歌来编。在肇兴小学、岩洞中小学,甚至用汉语、英语和侗文三语教学,以此让侗族文化能够传承下去。“这次来上海准备了3天的演出,孩子们排演得异常认真,但是,他们听到舟曲噩耗传来,睁大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大家说,停演是对舟曲兄弟姐妹最好的哀悼。”

  在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的名单上,黔东南是全球18个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全州有无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以及传统民族节日集会。原生态文化形态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很少见。小迎香说,在她的故乡,位于从江县的小黄村,每户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编入歌队,孩子幼年时由母亲替代他去歌队学歌,五六岁时便加入歌队。而在黎平县世界闻名的肇兴侗寨,恰逢当地最大的节日―――吃新节,整个侗寨几乎都成了歌的海洋。鼓楼里,风雨桥上,到处都是对歌的男女,从白发老人到蹒跚孩童,几乎人人都参与到歌的盛会中。也正因为平时常举办“千人侗歌”之类的盛大歌会,所以这次来世博,不愁没有好歌队。

  带领演出队的黔东南州州委副书记韩卉说,侗族大歌的保护,最关键是环境的改善。能让小迎香这样的侗族娃娃从小就以唱侗歌为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不会是一句空话。“美丽的侗寨和举世瞩目的世博会相隔几千里,却能把千年侗歌共同唱响,这是文化遗产保护之幸,更让人看得到它传承发展的未来。”她还表示,尽管最后一场演出不能举行了,但是,侗歌人关注、关怀舟曲人的一份心意,其实都在大家默默整理行囊的沉默一刻中尽现。侗歌已经完成了它有艺更有情的这次世博之行。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2万方石土“搬了家”农民群众过路放心了(图)
下一篇:大卡要加油小车不让道被卡在路边司机受轻伤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