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吴本恒 记者 刘仙 摄影报道)今年高考成绩“出炉”后,来自麻江中学的赵华召考了426分,超过了二本的录取线,他终于露出了胜利的欢笑。多年来,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学习的道路上走,不轻易说放弃,就是为了这一天。
采访中,记者找到赵华召,是在麻江县城某建筑工地上,他身穿一套锈迹斑斑的工作服,戴着手套正扛着一根钢筋上架,动作不算老练,且有些吃力。
你多大了,来干这个呀?记者问了起来。
91年出生,有19岁了!赵华召答道。
以前干过这样的活么,干一天能拿多少钱呢?
以前一放假就回家,今年考大学了,为挣点学费,就过来了。干一天下来,能拿到60元钱,不过,一下雨就得休息了,不是天天都有活干。
来了多久了,是谁带来的呀?
我来了20多天了,是我们寨子的年轻人带我过来的。……
把话说完,赵华召已弄完了两根钢筋,他扛了起来,就给正在二楼施工班的师傅送了过去。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记者觉得他年纪小,身体单薄,确实还不适合干这样的活。不过,赵华召则说有自己的难处,他必须坚持下去。
赵华召来自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家有父母、姐姐和他共计4口人。父母老实巴交,靠种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困难,农忙一过,夫妻俩就去麻江县城打点零工,所得的钱主要供赵华召和姐姐上学。
“我从初中到高中的学费,多是母亲在建筑工地上挑砖挣下的!”赵华召说。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赵华召和姐姐却很争气,他们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姐姐在两年前就考上了贵州警官职业学校。
“我知道家里贫困,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赵华召说,姐姐考上大学后,对他是有很大鼓舞的,他决定自己高中毕业后也要考大学,改变命运。
为了实现愿望,赵华召学习用功,上课时间,他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懂就问。晚上,他都会抱着书本“啃”到深夜。次日一大早,空气清鲜,他又早起背英语单词了……当然,学习太累的时候他也会调节,那就是去和同学打羽毛球。
他的努力换来了很多荣誉,在麻江中学期间,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团员”,还多次在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中获奖。
“赵华召这孩子学习很努力,人也不失活泼,是个不错的学生!”赵华召的班主任老师说。
说到考大学,赵华召对贵州财经学院情有独钟,因为他对财经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高考分数线出来后,他一看自己的分数已经超过了二本录取线,就在志愿表上选填了贵州财经学院。
“我一直期盼着到这所学校读书,如果考上,该多好!”赵华召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