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特约记者 石庆伟 摄影报道)日前,在刚刚结束的剑河县2010年度新闻写作通讯员培训会上,最前排左边坐着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抖擞的老人最引人注目,他就是七旬农民通讯员姜飞材。
提起农民通讯员姜飞材名字,在剑河县无人不知晓,人们都会说:“知道! 经常在《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上看到老姜写的新闻。”
1988年冬季的一天,姜飞材上山砍柴,发现200多节钢管被新修水渠所代之,而钢管长年沉“睡”大山里开始氧化,他很痛惜。回家后连夜写了一篇《这批钢管期待起死回生》稿件,第二天步行2小时山路赶到镇邮局发给州报。不久,《黔东南日报》在一版上刊发出来,随即引起剑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派员把这批钢管全部收回,挽回国家损失50多万元。从此,老姜写稿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1988年至今,姜飞材共在各级报刊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400多篇,多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瞧,老姜在培训会上记笔记多认真!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