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特约记者 张奎)“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今年夏天,台江县优质枇杷园喜获丰收,金灿灿的果实引得贵阳、凯里及周边县市的游客纷纷前往采摘品尝,成了休闲、旅游、观光和品果的一大好去处。
在南市塘320国道线上,徐忠明父女的枇杷园吸引了路人的眼球,每天摘下来的枇杷,几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徐忠明是台江县方召乡地道的农民,十几年来靠四处打工度日,2007年,他承包上了林业局的200亩果园,由于管理精细,果树长势喜人,今年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徐忠明的钱包开始鼓了,脸上绽开了花。
果农徐忠明告诉记者:我承包这个果园已经是第三年了,头两年都是一点效益没有,因为是原先没有人管理,就像深山老林那样尽是草草,把果树都前部遮晚完了,所以我下了决心,我就不相信人家搞出来我就搞不出来。
徐忠明的女儿三年来在空闲之余,一直在果园里帮忙,与父亲早出晚归,苦心经营这片果园。
面对记者,徐忠明的女儿激动地说:我爸爸承包这里也是有三年了,估计今年枇杷产量有一万斤,收入可有五万块钱,除七除八还有两万块钱的收入,从今年来看还有蛮有效益的,所以我和我爸爸下决心继续承包下去。
据徐忠明介绍,他的果园里主要生产枇杷、金秋梨和杨梅,林下还养鸡养羊,预计年收入10万元以上,他说这可比打工划算多了。枇杷成了摇钱树,徐忠明一家下决心守好管好。
台江的枇杷园主要分布在革一乡和南市村,面积达上千亩。据了解,今年虽遇上旱灾,果子却比往年结的多,记者看到见,在革一和南市塘过境公路上,果农们在路边搭棚卖果,吸引了不少过路客人驻足购买。枇杷园,让台江农民鼓了钱袋子。这一切都是该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项目给农民带来的福音。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