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三板溪电站剑河库区移民唱响新生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04-29 10:27:3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 (田景才 姜丹峰)“过去我们住的是破旧木房,现在住的是小洋楼。移民政策就是好,移民移出了新生活啊!”南寨乡柳寨村十一组尹建安指着自家的两橦4间三层砖楼房,颇多感慨。移民搬迁后,他养有30口网箱鱼,喂有36头白香猪能繁母猪,种有15亩橘园,去年,卖橘子得3.5万元,卖猪仔得5000元,养的5万尾鱼现在可以卖了,卖完估计得60万元,一家四口人人均年收入几万是十拿九稳的事。

    南加镇南孟村龙小勇说:“库区一畜水,我就在湖上养有900口网箱鱼,去年,我卖出33万斤鱼,获利30万元,现在还有几十万斤鱼待出售,移民搬迁后,我家的生活状况完全变样了。”

    在三板溪水电站剑河库区,象移民尹建安、龙小勇一样通过政府实施后期扶持,发展种植、养殖项目走上富裕生活的还有很多。

    2006年1月,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工程顺利下闸蓄水。剑河数万移民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告别了祖祖辈辈栖息的土地,告别了熟悉的家园,他们有的后靠上山就地安置,他们有的迁入其他乡镇,有的随迁县城。

    为了让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几年来,剑河县结合县情,坚持“以农为主,有土安置”的基本原则,坚持开发性移民,以大农业为主,结合剑河库区实际,以“人均确保0.5亩基本口粮田”为移民生产安置最低目标,创造出乡内调剂土地安置;外迁有土安置;自谋职业安置;一次性补偿安置等5种安置方式,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路子,破解发展难题,采取一系列有效帮扶措施,着力让移民富裕起来。据统计,2009年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5元,比移民搬迁前的2003年增加了1159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周的生存环境。从2007年以来,根据中南院编制的库周交通规划,剑河县修建了渡口86对,修建码头98个,修建人行道路139条266公里和修建人行便桥41座;完善供电、供水设施、通信管线及设备安装建设,极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行“二免一贴”政策促增收。“二免”为:一是免费培训生产技术。该县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从2008年开始启动移民培训工作以来,全县共举办移民培训10余期培训移民1257人次。如南加镇的水产养殖、南寨乡的白香猪养殖、南哨乡的中药材勾藤种植技术培训等。二是免费送种苗。该县中药材勾藤种植作为移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移民愿意种植中药材勾藤,政府就无偿提供种苗,并给予每亩300元的肥料补助费等。自移民搬迁以来,政府免费提供种苗、补助肥料等累计资金达100多万元,为搬迁移民架起了脱贫致富之桥。“一补”就是政府贴息。为鼓励移民发展种养业,该县大力实施贴息政策。自移民搬迁以来,全县共发放贴息贷款187.9万元,受益群众达4513户。

    其次,大力实施政策性后期扶持。经省州移民部门审查核定,剑河县纳入后期扶持人口的总指标为24314人,其中,现金直补人口指标为18599人;项目扶持人口指标为5715人。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6】17好和黔府发【2007】7号文件精神,移民后期扶持分为“现金直补”和“项目扶持”两种方式,现金直补:即以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到人,从2006年7月1日起连续补助20年,项目扶持:即用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资金捆绑用于移民户或移民村组实施生产开发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失地移民不是搬迁人口的,以项目扶持的方式鼓励移民从事农村五小产业开发,每亩水田每年扶持资金1000元(但人均不突破600元),从2006年7月1日起连续补助20年。记者在剑河县移民局了解到,该县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已逐步进入规范管理:一是基本完成了直补人口的核定审查并按期进行直补资金的兑现;二是对难以通过生产安置的移民的项目扶持补助资金已全部兑现到户(或兑现到村组集体);三是新增项目扶持资金已全部实行项目扶持。截止目前,全县按年兑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1至3季度后扶资金给移民,兑现移民后扶资金4430.4万元。

    通过后期扶持,大多数失地移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部分失地移民走上富裕道路。剑河县南加镇、南寨乡是引导失地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业致富的典型代表。三板溪电站建成后,在剑河县境内形成了8万多亩的湖面水域。两乡镇因地制宜,立足丰富的水域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移民巧做库区“水”上文章,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失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目前,两乡镇水产养殖业已形成了规模,先后建起了大小94家养殖场,有生态网箱6145口,网箱养殖水域面积667亩,库汊养殖2户面积2870亩,库区每天可供应活鱼2000斤以上,搬迁后的移民由粮农变为渔农,龙小勇、杨光维、龙运宝等300余农户靠养鱼走上了富裕路。2009年水产品总产量1000吨,产值达到1140多万元。同时,渔业发展催生出一只专门以贩鱼为业的服务队伍,每天把湖区的活鱼调到凯里、贵阳、重庆等地销售,解决了近百个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此外,柳川镇依托湖区资源和便利交通,打造物流中心和旅游集镇也为移民增收致富带领广阔前景。该镇地处仰阿莎湖边,水陆交通便利,是9个乡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该镇发挥地利优势,统一规划,着力打造旅游商贸城镇。记者看到,该镇新近为居民划分了地基,居民正紧张建房。柳川镇八一村六组64岁的许光灿老人乐滋滋告诉记者,他在集镇抽阄建房中,抽得38阄的好地基,房子才建到三层,楼下两个门面就有人以一年1.6万元抢租了。和许大爷一样,清江村洪以光房子还没盖顶,楼下两个门面就以一年2.4万元租了出去。
采访中,记者看到搬迁复建的县城规划统一,街道宽阔富有苗侗特色的房屋建筑布局美观,移民乡镇一排排漂亮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移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现代化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夜里电缆被盗盗贼竟是11岁小崽崽(图)
下一篇:剑河县公安局认真开展社会治安清理整治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