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记者 杨懿)提起扒手,相信许多市民都有话要说,更有不少市民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很多扒手经常在凯里市内各条公交线路上扒窃财物,令人气愤。不久前,市民黄女士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公交车上的“反扒记”。
10月9日下午5时许,黄女士像往常一样乘坐5路公交车回家。可黄女士一上车,就发现车上有两名年轻男子围着人群来回走动,时时注视着乘客携带的提包。这一举动引起了黄女士的警惕,她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提包往前面拉。
车辆刚开动,黄女士再次将包拉过来,发现自己的包拉链被打开了,包内的手机不见了。她想都没多想,当即就问上车时看到的那两名年轻男子:“是不是你们拿了我的手机”。这时,其中一名男子说:“不是我拿的,刚才有个穿白色衣服的女子匆忙下车了”……难道下车的女子才是小偷?黄女士转念一想,随即又跟那个年轻男子说:“那借一下你的手机,我拨一下!”“我没带手机出来。”男子想都没想就这样回答。
这时,车上有个小男孩站起来拉了拉黄女士的衣角,说:“阿姨,我有电话,我借给你吧”,黄女士接过电话,刚拨通自己的手机号码,其中一名男子立即从裤兜里扔出一个手机,车辆一到站,他俩灰溜溜地下车了。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车站和其他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暴露钱财和贵重物品,上车时或进入人流拥挤的场所,将手机拿在手上,不要放在裤子后兜或别在腰间;挎包和贵重物品要放在前胸部位,控制在自己视线内。当有人触碰身体时,不要去触摸自己放钱和贵重物品的部位,以防暴露目标。注意观察那些在人群中反复进出的人;要注意那些手拿物品的人,如冬天将外衣拿在手上,夏天拿冬天的衣服,晴天拿着雨伞。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