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离开比留下更难探访山区的9年教师志愿者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9-10 09:17:04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离开比留下更难 探访山区的9年教师志愿者

为了女儿今后受良好的教育,孙连芳终有一天要在女儿和学生之间做出选择。


离开比留下更难 探访山区的9年教师志愿者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只要能找得到学前读物,孙连芳都要想尽办法给她读。

 

    据浙江在线消息 这是9月6日清晨7点半,我们坐上杭州至贵阳的飞机,再从贵阳坐了将近4小时的火车赶到孙连芳支教的镇远县城,已是黄昏,我们要寻访的主人公孙连芳到车站来接我们。这里四面环山,所有的建筑都依山而建,一条清澈的舞阳河把县城一分为二。

 

    这是9月6日清晨7点半,我们坐上杭州至贵阳的飞机,再从贵阳坐了将近4小时的火车赶到孙连芳支教的镇远县城,已是黄昏,我们要寻访的主人公孙连芳到车站来接我们。这里四面环山,所有的建筑都依山而建,一条清澈的舞阳河把县城一分为二。

 

    一口当地方言,已彻底本土

 

    9年前,23岁的宁波姑娘孙连芳响应宁波团委支教号召,来到贵州镇远金堡乡中学支教。今年她32岁,已是4岁女儿的妈妈,她的工作单位换到了镇远四中,教初三英语。从穿着打扮上看,说着一口地方方言的孙连芳已经很“本土”了。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吃起辣来毫不含糊,这个从小吃海鲜长大、从来不碰辣椒的人,蘸着麻辣酱大口地扒着饭。

 

    这里不像我们想像的这么贫穷,当晚,县城里还要举办世界小姐贵州赛区决赛,沿着河岸两旁的街道已经围满了来凑热闹的人群。“现在镇远县在黔东南的发展还算不错,至少在贫困县林立的贵州山区,镇远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孙老师向我们介绍。

 

    晚上孙连芳带我们到了她的家。房子是她结婚后买下的,110平方米,屋里的装修看起来不算太精致,但很温馨,看得出夫妻俩为自己的小窝花了很多心血。当时买下这套房,几乎花光了孙连芳和丈夫所有的积蓄。“那时候就想着能在这里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打开门,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丈夫在一旁陪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当初,夫妻俩给女儿取“子衿”这个名字,就是寄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3年前,钱江晚报记者来镇远采访我时(2007年1月24日本报曾有相关报道),我说过,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为了孩子离开这里。可现在我知道了,为了孩子,我想离开这里。”对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孙连芳并没有一丝掩饰。

 

    “宁波有少年宫,孩子们可以去学画画、学音乐、学书法,可这里什么都没有,我本来想让女儿学点乐器,可是整个镇远,找不到一个好的乐器老师。”孙连芳直言,她不希望女儿在这样的小山城过一辈子。

 

    9年艰苦的支教生涯,在孙连芳身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人家是三高,我是三低,低血压、低血糖、低血脂。体重也从最初的60公斤减到了45公斤。”

 

    选择了,就要做得更好

 

    1999年,刚从宁波工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宁波女孩孙连芳分配到了一家中外合资保健品企业“朗力福”做财务,生活过得波澜不惊。2000年,宁波市团委突然给她打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去贵州支教一年。大二就报名支教的她,不顾家人反对,第二天就打了辞职报告,一周后,满腔热诚地坐火车来到贵州山区。

 

    9年里,她一直实践着自己最初的理想,让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份坚持为她带来无数从未想到过的荣誉,媒体争相报道她的支教事迹,2006年贵州省还将她评选为第八届贵州“十大杰出青年”。

 

    提起孙连芳,镇远四中的同事都一致公认,她给这里的学生带来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一个贫困助学平台。通过孙连芳的牵线搭桥,近百名当地贫困学生得到了外界热心人士的资助。“如果不是孙老师,很多孩子就要辍学了。”四中副校长邱周凤这样评价,“和别的支教大学生不一样,孙连芳是把感情完全投到这里。”对于这位镇远最出名的老师,邱周凤始终认为,她已经完全扎根在这个大山里的县城。

 

    “我想回家对父母尽孝道”

 

    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孙连芳更切身地体会到为人父母对子女那份毫无保留的关爱。一提起自己的父母,孙连芳泪水涟涟。

 

    当初来贵州时,父亲是极力反对的,孙连芳结婚生子家人全部缺席。在孙连芳获得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颁奖晚会上,她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能来她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但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过。

 

    现在每年暑假,孙连芳都会和老公、孩子一起回宁波。“妈妈的眼睛越来越差,就快看不见东西了,爸爸身体更差,全靠妈妈照顾,要是妈妈倒下了,真不知该怎么办。”

 

    父亲母亲都在老去,他们对她的三个姐姐说:“有机会就让她回来吧,要没地方住,就跟我们俩住一起。”现在最让孙连芳夫妇挣扎的还是回到宁波以后做什么?“宁波的教育门槛很高,我和老公不一定能被宁波学校接受。所以我刚考出了会计证,找找别的工作。”

 

    11月的杭州培训,来不了

 

    今年8月底,孙连芳在贵阳参加教师培训时,见到了浙江老乡、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教授,在和孙连芳的交谈中,童院长了解到了她内心的挣扎,给了她一个11月~12月到杭州参加两个月英语培训的机会。但是孙连芳对记者说:“我很感谢童院长的好意,但我去不了,刚好是期末考试的时间,一时找不到代课老师,但我实在很想去充充电,浙江总体教育水平比贵州高。”

 

    想换种方式继续支教

 

    在孙连芳的办公室,记者与她对话“将来”。

 

    问:你一天就做出决定来这里,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答: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山里的老师和孩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不敢保证他们能上大学,但我希望这里的孩子能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看法,那就足够了。我一直在努力,但直到现在,镇远学生最终能升入大学的比例依然不高,这是一种社会观念,靠我一个人来改变太难了,我的影响还不如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很多学生初中读完就和父母一样去外地打工了,很少有读高中的。

 

    问:现在我们都知道你想回宁波,但这里还需要你啊,你会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答:我最初来时,这里师资严重不足,到现在已经超编了,说明老师已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虽是初级职称,但月工资也有近2000元。

 

    问:离开这里的学生,你有无考虑如何帮助他们?

 

    答:宁波、北京、广州都有不少公益组织和我建立了长期联系,即使以后离开还会尽可能地为这里的贫困孩子和学校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怀志愿之志,做力所能及之事

 

    昨天返回杭州的本报记者向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童院长转达了孙连芳的谢意和难处,对于孙老师的难处,童富勇表示理解,他托本报记者将这句话转达给孙连芳:“永葆志愿者之志,常做量力而行之事。不求一辈子,做好一阵子;传好接力棒,引领好风尚。”

 

    我们对西部支教者的要求是一至两年,但孙老师已经连续9年了,她对得起志愿者这一称号,但她却对不起高龄的父母和弱小的女儿。孙连芳在学校操场上对记者说的一番话,或许多少能反映出她真实而矛盾的想法:“一步步走来,我觉得我压力越来越大,当初到贵州支教,那时更多的是单纯,为了要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为了想实现美好的理想。我都不敢保证今后会怎么样,所以我从来不敢说我要永远留在这里。我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在犹豫中进行的。谁都无法预料以后会怎么样。”

 

    无论孙连芳老师决定了什么,我们都支持她的选择。因为她已经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美好。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美好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去付诸实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对孙连芳来说,决定离开比选择留下更难,因此她的身上就有了我们为之敬佩的一种精神。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我该拿什么去爱您?我最尊敬的人!(图)
下一篇:鼠多为患为平衡生态环境黄平放蛇捕老鼠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