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美国夫妻志愿支教痴迷苗乡生活(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9-09 18:02:3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美国夫妻志愿支教痴迷苗乡生活(图)
        

    Sulzckl Holly(中国名苏慧中)和Sulzckl Marc(中国名苏承智)是一对青年夫妻志愿者,2008年夏天,被美国颇具号召力的志愿者组织“和平队”派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学院支教。日前,这对夫妇对笔者畅谈了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与心得。


  让爱见证我们的事业

 

    苏承智夫妇来中国以前是美国一所中学的教师,主要从事写作、语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谈到他们为何一道前来中国支教,妻子苏慧中笑着说:“我们是为共同的事业而相识相知的,只要一方选择了要做的事业,另一方会毫不犹豫的支持,更何况是志愿支教这样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业呢!我们主动找到志愿者组织,请求派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去。此外,我们还想让异国的风情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爱情之中,让生活更加多彩,爱情更加甜蜜,让爱见证我们的事业。”接着,她告诉笔者,在中国志愿服务的“和平队”队员有100人左右,其中,夫妻志愿者有6对。


  兢兢业业  尽己所能

 

    苏承智夫妇在凯里学院从事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歌曲的教学工作。一开始,这里的学生对上他们的课不太适应,于是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夫妇俩主动要求学院给他们安排开放办公时间,每周定期针对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并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各种话题。此外,他们还精心组织安排每周的“英语角”活动,力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脱口而出”,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他们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谈到对苏承智夫妇的印象,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谢贵华教授说:“这对夫妻做事认真,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学生们很喜欢。”


  痴迷黔东南民族风情


    苏承智夫妇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特别痴迷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他们常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游览千户苗寨——西江、中国第一所村寨露天博物馆、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最美丽乡村——雷山郎德等苗侗村寨,每到一处,他们都会被浓郁的民族歌舞所陶醉。他们说,看宣传片、看电视是体会不了实实在在的中国文化的。他们常将拍摄的图片通过电脑发给家乡的亲友们分享。
  他们努力学习中文,还学会了做中国菜。如今,宫爆鸡丁、炒土豆丝甚至苗家的酸汤鱼等都成了他们的拿手菜,偶尔请朋友小聚,大家都对他们的厨艺赞不绝口。谈到这里,苏慧中热情相邀:“有机会到我家去,让你们尝尝我做的苗家酸汤鱼。”

 

  校庆是难得的温馨时刻


    去年,苏承智夫妇参与了凯里学院成立50周年的校庆活动。对比中美两国的校庆,苏承智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在校庆庆典的那一天,校友们不论相隔多远,都会重返母校,欢聚一堂,共同为母校祝福。美国人将其称之为“难得的温馨时刻”。他表示,参加凯里学院的50周年庆典,感到十分荣幸。

 

    苏承智夫妇在凯里学院的志愿服务为期两年。他们表示,在中国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的这段生活,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经历,他们将把这些经历,告诉他们的美国学生,让学生们与之分享多姿多彩的中国印象。

 

(文/李 勇 罗倩妮 文前丹 图/梁厚圣摄)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不只是怀念
下一篇:教师节将至真心问候是最好礼物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