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聚焦“鱼稻共养”科技助推民族腾飞(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7-21 15:37:5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聚焦“鱼稻共养”科技 助推民族腾飞(组图)



聚焦“鱼稻共养”科技 助推民族腾飞(组图)



聚焦“鱼稻共养”科技 助推民族腾飞(组图)

 

    本港讯 (记者 李丽娟)近日,来自上海东华大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到贵州省黔东南西江苗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广采用微生物技术的“鱼稻共养”等生态农业的先进科技。

 

    此次实践活动是以“祝福祖国六十载,科学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并富有时代特色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目的在于让研究生通过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见证建国以来60年的惠农政策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社会实践团在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以“鱼稻共养”为切入点,通过前期的调研、资料收集以及实地走访、考察,发现当地由于长期的耕作以及人们缺乏科学养殖管理技术等问题,造成土壤的贫瘠,稻鱼共养的产量、经济效益受到很大限制。如果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到传统鱼稻共养方法中,利用稻田的浅水及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作为水稻和食用鱼之间能量交换的纽带,较之传统稻田养鱼既增加了稻米产量又扩大了鱼的养殖规模,且能建立起一条环保的有机生态链,生产出无污染的生态稻米和生态鱼,使得产品的品质和售价较之以前将有大幅提高,获利途径相对增多。

   

    经过十多天考察、调研,实践团认为:要使得科学技术真正深入到农村需要政府、企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当给农民提供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对新技术有一个正解的认识,加以正确的引导,解开他们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应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免去农民的后顾之忧,在试验阶段不要让农民自己去承担风险,而由企业或政府来承担。这样不仅可以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更能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的进程。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我州“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成绩显著
下一篇:无视转弯灯高速超车面包车伤了别人自己亦受伤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