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刘文 记者 李丽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里的儿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今,留守儿童受教育等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近日,笔者到黄平县谷陇镇各乡镇进行了深入走访。走访发现,谷陇镇有很多劳务大军都是在外务工或经商,留下不多大的“孩子”在家。这些孩子大的不过10岁左右小的才学会走路,很多都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在家缺乏父母的看管教育,大多随亲戚朋友居住,有的甚至一人独自生活。这些孩子大多处于受教育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其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只是一味地重养轻教。
在谷陇镇黄泥村,80岁高龄的吴巫也老人带着三个孙子一起生活,老人说:“因儿子死后,媳妇也改嫁到福建,现在只有祖孙四人相依为命,生活上好艰苦”。现念初一的大孙女吴兰珍告诉笔者,平时学习很费力,奶奶没有文化,每遇到问题时只有通过和同学相互交流来解决,便时常还有厌学情绪。她还说,奶奶年纪大了,干不了多少活,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弄材、打猪草和做家务活,很少有时间看书。据了解,诸如无吴兰珍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有的还更为严重,甚至有的根本无力上学读书简直成了他们的奢望。
笔者认为,当前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部门应着力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空间。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