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文明之路苗乡侗寨奏响发展主旋律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09-11-24 10:30:12  来源:  
据贵州日报消息 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作出“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决策,两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定,确立了走生态文明崛起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在苗乡侗寨奏响了...

 

    据贵州日报消息 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作出“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决策,两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定,确立了走生态文明崛起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在苗乡侗寨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跨越

    自然生态良好、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浓郁的黔东南,因过去的欠开发,却孕育了高起点发展的优势资源。

    黔东南明确提出了着力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生态文明试验区”。

    两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开展试验区前瞻性研究,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共同开展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和战略性研究,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开展了黔东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与省委政研室共同开展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与研究,在全省第一个开展了州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监测体系研究。积极开展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区申报工作,委托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黔东南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区实施规划》(2009-2015年)。开展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沿线优化经济产业布局的前瞻性研究,启动从江洛(香)贯(洞)产业转移承接区、丹寨金钟产业承接区和凯里炉山循环经济工业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总体规划》,完成农村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展理论研讨和专题培训,通过媒体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守着富足资源,过着贫穷生活”是欠开发地区面对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个矛盾曾经困扰着黔东南。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黔东南州大胆探索,打破县域区划的限制,把全州按照资源分布,划分为“四圈一区”的经济发展布局。按照“四圈一区”的布局,做好经济发展“加减法”。

    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据了解,2008年,该州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8. 3亿元;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工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建设30个销售收入亿元企业,其中实现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群4至5个。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68家高载能企业整合为7大电冶企业集团,将994家森工企业清理整合为17个企业集团106家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通过加强对企业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强化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建设。实施100万亩高产高效优质水稻和100万亩优质马铃薯粮食“双百工程”,培育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突出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施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四个一百”工程,打造了雷山西江、黎平肇兴等苗侗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全力构建“和谐黔东南”

    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州委、州政府制定了《黔东南州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公务接待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禁止公务消费中的奢侈浪费行为,同时在公共机关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将“一户一技能”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进村支农、进寨支医、进校支教”、党建扶贫等活动,许多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大发展过程中,着力建设了一批绿色城镇和绿色村庄,涌现出了凯里南花、雷山西江、从江岜沙等自然生态良好、群众文明幸福的新农村。

 

【收藏】 责任编辑: 龙彦冰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