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美丽黔东南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速写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2-07-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一 喜看今日黔东南,苗乡侗寨展新颜。

  六月踏访,处处生机。坐落在苗岭深处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施工场景,一家家企业高大的厂房拔地而起……可爱的建设者们奋战在一线,用他们挥洒的汗水见证了开发区建设的“加速度”。

  在炉碧经济开发区,投资131亿元、目前最大项目的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才落户一年多,首期工程今年4月30日就已成功联动试产。他说照此速度,到“十二五”末,企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年纳税额25亿元的目标完全可实现……

  6月6日,总投资2000万元的贵州鑫泉商砼企业项目又在炉山工业园区启动开工,将建设一条25万立方米生产线,年销售额7000万元以上,可解决150人就业。

  “真没想到在这个大山沟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如此的快速高效,这良好的环境确实为我们的投资创造了奇迹。”来自香港的雅宝研磨材(贵州)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谈起总投资3亿元的棕刚玉生产线在这里仅一年时间便建成,不由得连连赞叹。

  今天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23日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的近5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随着园区载体作用强化,其吸纳企业和项目能力提升,截至记者采访时,已有50余户企业落地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50亿元,全部建成后产值可突破500亿元。

  在发展正浓的侗乡黎平,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见“黎平会议纪念馆”门前人头攒动,参观游玩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纷至踏访这片红色圣地。这里是黎平县整合建设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为中心的黎平会议旧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等红色景点的红色文化聚集区,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这是黔东南在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战略道路上的生动缩影。这是黔东南广大干部群众践行“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黎平会议精神,迎来的苗乡侗寨奋力赶超、跨越发展的浓浓春天。

  二 什么是“三敢”精神?

  “三敢”精神,就是“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

  这是2011年6月29日至7月1日,省委书记栗战书深入黔东南麻江、丹寨、榕江、黎平、锦屏、天柱、三穗、剑河八县调研时,概括提炼出来的。他说:“黎平会议通过的决议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这句话体现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用全力实现既定目标,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增强信心,不畏难,不悲观,不失望,这就是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刚刚闭幕不久的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栗战书向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群众发出的“出征令”和“冲锋令”明确要求: “拿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气概,拿出发愤图强、坚韧不拔、后来居上的志气,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示弱,不向挫折妥协,一天也不耽误、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披荆斩棘道路上拿出来的勇气和信心。

  黔东南州又是如何用“三敢”精神来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的呢?

  事实上,“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灿烂之花,早已在苗乡侗寨遍地盛开。

  排调镇位于丹寨县偏远的苗岭深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排调人敢于破除“三依赖”思想(即依赖于条件优劣议发展、依赖于传统观念抓发展、依赖于外界支持促发展),实现从“正视现实,负重拼搏”向“正视现实,互助拼搏”的转换,打造出“我要发展、奋起直追”的理念。2011年与2008年相比,排调镇生产总值增长89.27%、财政总收入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9.31%。“锦鸡舞故乡”的村民脸上写满的丰收与喜悦,见证了贫困山区的蝶变效应。

  时间回溯到2006年6月,凯里市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管理机制,在龙场镇平寨村石龙寨组率先开展“村民小组管理委员会”(简称“组管委”)试点工作,发挥了探路子作示范的作用,填补了村组管理链条断裂“真空”,实现了从“村官虚理”向“组民实治”的转变。2009年11月,黔东南州委在深入调研、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扩大“组管委”试点的意见,在全州204个乡(镇)375个村民小组中开展“组管委”试点工作,形成了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今天的石龙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五年前的1745元增加到2011年的4885元,比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100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富裕村寨。

  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创新、深化拓展。2006年4月,黔东南州又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意见》,吹响了农民致富增收“集结号”。

  目前,已覆盖全州210个乡镇(街道)、3300多个村(居、社区),整合资金2.4亿余元投入“一户一技能”活动,为党员和群众协调致富项目2万余个, 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近200万名,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创建率达到80%以上,农村80%以上的农民参与并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台江县梅影村村民欧阳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一户一技能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老百姓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鼓足了腰包!现在,每年光靠种植养殖就能收入好几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喽!”

  曾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从江县“赤脚医生”李春燕,十二年如一日,用一颗火热的心照亮了月亮山大地。2000年,从黎平卫校毕业的李春燕嫁到了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看到村里人生病了没钱医治时都是拖着磨着,很多人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去世时,学医的她十分心痛,在村里开办一个卫生室的念头开始扎进心里。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两头水牛,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用卖牛换来的2000元钱在自家办起了卫生室。12年来,李春燕一直坚持在村里诊病,累计医治病人上万人次,接生婴儿百余人。

  2012年4月15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在看望出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黔东南州代表时亲切地称赞:“李春燕就是贵州的‘精神高地’, 要向李春燕同志学习!”面对省委书记的赞扬,李春燕显得十分淡然:“我只是做了些自认为该做的事情!”

  “人无精神不立。在全力推进黔东南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中,这无疑是对全州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精神状态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就是要按照省委书记栗战书的要求,大力弘扬‘三敢’精神,奋力推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说。

  三

  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吹响了践行“三敢”精神的“冲锋号”。这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在苗乡侗寨精彩上演。

  “奋力赶超、实现跨越”,已成为黔东南州近年来的发展“主旋律”,正在奏响黔东南奋力冲出“经济洼地”的曲曲奋进之歌。

  2010年12月,黔东南州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决定》和《黔东南州八大产业振兴规划》,突出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成为全州经济建设的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工业强州”奏强音。曾经在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困惑中苦苦挣扎的黔东南州,踏出了一条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发展的新路子,“工业强州”战略已被定位为第一战略来抓。统计表明,突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以来,黔东南州5年间工业增加值从35.88亿元提高到92.32亿元,年均增长16.5%,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黔东南州16个县、市(区)都有了经济开发区。目前,黔东南已有凯里经济开发区、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炉山碧波经济开发区、洛贯产业承接区、黔东经济开发区、台江革一经济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大招商”、“向山要地”、“工业梯田”、“保姆式服务”等发展理念开创了黔东南干部群众发展特色新型工业道路的积极探索,一家家企业进驻园区,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仅2011年,全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4.08亿元,工业投资102.34亿元。

  “城镇带州”绘蓝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连接城乡,城镇带州战略顺利推进,苗乡侗寨处处生机勃勃。“十一五”以来,黔东南州以改善城区形象、提升城市功能为出发点,坚持大投入、多开工、快建设、出精品,围绕实现城镇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目标,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据统计,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由五年前的84.66平方公里提高到1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2.75%提高到27.55%。

  “旅游活州”添魅力。建设“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休闲度假中心、乡村旅游示范区”,这是黔东南追求的目标。长时间来,黔东南从优化产业布局入手,按照生态经济、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功能区分,将全州划分为“四圈一区”。其中,生态经济功能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民族原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以此确立了旅游业的全州支柱产业地位。如今,黔东南州旅游景点已发展到近100处,接待游客人数由五年前的637万人次增加到2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由48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刚刚过去的2011年,黔东南州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位从2010年第4位上升到第2位。黔东南州锦屏县排名第26名,上升61位,创造了全省瞩目的“超速度”。全州有13个县市实现了增比进位,8个县上升了30位以上,凯里市由2010年第8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5位。

  在“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指引下,黔东南跨越发展的“时代列车”已行驶在“快车道”上,定将演绎出更好、更快的“加速度”, 在建设美好黔东南的征程上砥砺奋进。(黔东南在线  杨玉平 周重新)

责任编辑:邹亚平【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