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苗族小姑娘的脱贫报告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2-02 09:54:2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秀高……秀高……”

  1月31日,随凯里市委宣传部新春慰问团,沿着通村公路,寒风细雨,赶到海拔1000多米的开怀街道塘寨村,我抱着一床崭新的军用棉被,伫立于帮扶户杨秀高家灶房门前,气喘吁吁,敲门,大喊。

  突然,苗家吊脚楼里传来“汪汪”的狗叫声,我毛骨悚然。

  清晰地听到,屋子里有一个人跑动,“哐啷”一响,严严实实的木板门打开,一位眼熟的小姑娘甜甜的喊道:“杨伯伯,进屋坐。”

  “傣耶?”(苗语意为哪个)包着头巾的奶奶,快步跟上问。

  “班研,得嘻!”(苗语意为送鱼种的,伯伯)

  接过棉被的小姑娘,满心愉悦地说:“我们家不是贫困户了,爸爸说2017年脱贫的。”

  “嗡哆太热儿,嘟随!”(苗语意为你们太好了,感谢)奶奶一口苗语。

  “这棉被是政府送的,祝大家新年快乐。”我拿出表册说,麻烦签个字。

  “奶奶不会写字。”见我听不懂苗语,小姑娘一边翻译,一边代父亲签名说,上个星期五,爸爸外出打工,说是过年好找活路。


杨丽秋给奶奶当“翻译“。(通讯 员 杨仁海 摄 )

  这位小姑娘名叫杨丽秋,9岁,人长得清秀,乖巧,懂事。父母离婚后,她一直跟70多岁的奶奶生活,现于邻村的棉席小学读三年级。

  “‘一个贫困生一张银行卡’,政府每月生活补助200元。你得不?”杨丽秋高兴地告诉说,得的,老师讲脱贫就不发了。


党的恩情暖心怀。(通讯员 杨仁海 摄)

  “快过年了,你们家杀猪,炕腊肉了吗?”

  “没有杀!”杨丽秋喜滋滋地说,奶奶讲,叔叔找得了“妈咦”(苗语意为叔叔的妻子),留给他们打工转来,过完年办喜酒。

  她叔叔杨才洪,40出头,有思想,少话,特别能吃苦,上小学父亲病逝。由于没有产业,全靠种植水稻,养猪养牛,却一直甩不掉“贫困帽”。

  一个在家耕田种地,照顾老少;一个长期外出打工挣钱。这样经过政策扶贫和双手打拼,2017年,他们一家4口顺利脱贫。

  穷怕了的杨才洪,去年,拿出两万多元的积蓄,在屋对门一丘“三年两不收”的旱田,进行硬化田埂,用自来水管,从几百米的高坡,引山泉水发展养鱼。


村民杨才洪(左)在犁田。(通讯员 杨仁海 摄 )

村民杨才洪在犁田。(通讯员 杨仁海 摄 )

  “诶!你家对门坡养的鱼怎么样?”我问。

  杨丽秋喜形于色地回答,两个多月前,姑妈回娘家,她到鱼塘钓鱼,得一条鲤鱼,两个巴掌大。


美丽的塘寨村一角(通讯员 杨仁海 摄 )

  雨雾笼罩,苗寨异常漂亮。


塘寨村发展花椒产业 。(通讯员  杨仁海 摄 )

  道别时,杨丽秋上前带路,沿着弯弯的的水泥路,我们去脱贫户家送棉被,她心中有说不尽的喜悦——没得泥巴路了,对门坡的田地栽了花椒树,寨上修好了文化广场、风雨长廊、芦笙场……(通讯员 杨仁海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思思【收藏】
上一篇:凯里:腊味香 年味浓 街头巷尾喜气洋洋
下一篇:我们一直在您身边---大十字街道开展新春大慰问活动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