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市扶贫农产品走上宁波市民餐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6-06 09:40:0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日,凯里市供销社的下属企业—凯里市绿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君国率队到浙江省宁波市进行农特产品推荐活动,开拓凯里市农特产品市场,与浙江天下商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助力“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良好生态环境孕育的纤尘不染的绿色农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入寻常百姓家,助推凯里市“精准扶贫”工作走向深入。

  凯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汉族、侗族、仫佬族、水族、畲族、革家、西家、土家族、布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3.28%,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良好的生态系统、独特的资源禀赋、人本自然的生产方式,赋予凯里市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制约着农产品的流通与消费。

  近年来,凯里市供销社把供销综合改革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聚焦精准、突出特色,在精准施策上出真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集中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强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认证,成功创建了“咖哩良农”、“黔溪谷”等商标。目前,凯里市供销社“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62400亩,无公害产地认定5个、绿色农产品认证2个。进一步强化区域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凯里水晶葡萄”、“凯里线椒”、“ 凯里平良贡米”、“凯里农家土猪腊肉”等来自大山的品牌。通过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附加值,切实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大扶贫”战略,努力打通农产品走出去的窗口和渠道。

  此外,针对有的贫困户缺乏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凯里市供销社将旗下的股金服务社资金灵活调剂,全面推动金融与扶贫产业精准对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为了帮助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走向市场,凯里市供销社组建成立了绿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贫困户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农产品实行无条件保底价收购,帮助贫困户直接与消费主体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卖难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

  “凯里物产丰富,两地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合作,既有利于凯里市农业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精准扶贫,又能有力保证宁波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凯里市绿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君国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对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员培训,逐一建立培训档案,让每一贫困户都掌握一定的种养植技术,以产业为支撑带动农户脱贫,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起来,组建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将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让农民不仅种出好东西还能足不出户就能卖出去,真正实现生活富裕。”

  据悉,凯里市供销社在凯里市产业扶贫工作中,针对凯里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卖难”的实际情况,凯里市供销社采取“应收尽收”的原则,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和农产品进社区等活动。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凯里市供销社已完成65个行政村(包括27个极度贫困村和13个待出列村)、9个专业合作社扶贫农产品收购工作,总计34.85万斤,助农增收282.18万元,帮扶农户1438户,其中贫困户772户,户均增收1962.35元。共开展“周末大集市”24期,现场销售农产品31342.38公斤,累计销售金额56.92万元;建立扶贫农产品社区销售点21个;总共为各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配送各类蔬菜142.91吨,销售金额225.27万元,其中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74.63吨,累计金额97.62万元。着力发挥精准扶贫重要作用,凸显为“三农”服务职能,切实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百姓为己任,为凯里市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杨秀彪)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凯里:2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征兵体检(图)
下一篇:凯里这位公交司机拾金不昧 感动七旬老人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