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记者从贵州省发改委获悉,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地方加快运用PPP模式、规范有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国家发改委日前在全国选定了6个PPP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贵州省凯里市城镇供排水PPP项目成功入选。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又被称为公私合营模式,通过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实践证明,积极推广PPP模式,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提高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效率,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鉴于当前已实施PPP项目中新建项目多、存量项目少、大量优质存量项目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关工作的通知》,率先部署运用PPP模式规范有序盘活优质存量资产、形成良性投资循环,并组织各地报送了38个采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
此次公布的6个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典型案例,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考虑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的适用性、盘活资产的有效性、技术与管理的示范性、社会资本方选择的竞争性、行业的代表性等因素,对各地报送的38个案例经过开展项目答辩、专家评审、综合评估等环节后最终确定的。
相关链接:
凯里市城镇供排水PPP项目
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政府方转让的存量资产为凯里市自来水公司现有供水经营性资产70%的产权,由社会资本与政府授权主体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其中,凯里市人民政府授权机构持有项目公司30%股权,社会资本方持有项目公司70%的股权。
项目存量资产原值为3.14亿元,社会资本方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社会资本直接支付给政府约1.2亿元股权转让费、承担凯里市自来水公司的债务约0.61亿元、承担凯里市自来水公司尚未支付的BT项目款项约1.3亿元,基本实现资产保值。(李远莉)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