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广播网 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率“世界看得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专业团队到贵州剑河挖掘、整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目的以宣传该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致力推动用区域文化资源的激活带动区域经济繁荣。
据悉,2009年1月,朱哲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并发起了UNDP-DADAWA“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家民委等机构部门的支持。27日朱哲琴率“世界看得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专业团队到贵州省剑河县对《苗绣》、《苗族服饰》、《苗族民歌(苗族飞歌)》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田野调查和采集工作。
在《苗绣》的采集现场,朱哲琴对该县精美的苗族服饰赞叹不已,并现场试穿拍照,同行的专家、学者争相购买收藏。在录制《苗族民歌(苗族飞歌)》现场,因鸡鸣多次被打断,朱哲琴调侃的说:“你们听听,剑河的鸡都会唱飞歌哟”。
本次赴剑河的“世界看得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专业团队是由达达娃文化有限公司、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明日风尚》杂志、《ELLE世界时装之苑》杂志等六家主流媒体及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小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等专家学者一行15人组成的强大阵容,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致力推动用区域文化资源的激活带动区域经济繁荣为目标。
“世界看得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专业团队从7月23-30日还在台江、三穗、丹寨和雷山县对黔东南的蓝靛靛染、苗族银饰、苗绣、蜡染等民族手工业进行田野调查及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