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选择。依托开怀街道的区位和山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按照突出特色、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瞄准一批短、平、快项目,确定好林种、林养、林产品采集加工等相关品种、布局和规模,致力让林下经济成为街道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优化技术服务。一方面由街道协调资金,村支两委协作,州农委规划,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每月开展不少于3次技术指导服务,定期下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免费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开展现场观摩、基地实训,全面提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农业分管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农业技术水平,全员学技术、学管理,把技术掌握到位,让每一个干部都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优化产销对接。进一步推广订单生产、保底回收产业发展模式,与辖区单位、学校、市扶贫开发公司订农产品产销对接,街道有工贸公司,银田物流园有农产品销售门面,形成产销供“一体式”销售模式,推动乡村“土货出山”。
优化利益联结。由街道工贸公司牵头,以龙头企业为平台,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622”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链四大主体利益最大化。(邓瑞超)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