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抓实垃圾分类扮靓人居环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7-06 11:52:32  来源:黔东南日报  

  走进都蓬村,乡韵格外浓。

  村中巷道,干净无染;群众房前屋后,花草向阳簇拥;连穿过村寨的沟渠,也清亮见底。

  “2018年以来,都蓬村变化很大,完全一改过去面貌。”凯里市大风洞镇城管办主任石远义说。

  这个变化,始于都蓬村实施的一项工作——垃圾分类。

  2018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引入中泽瑞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在都蓬村设立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中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一年多来,都蓬村得益于垃圾分类,发生诸多蜕变。

  意识觉醒 主动参与

  “把环境搞干净了,大家都喜欢!”6月21日,记者随机走访都蓬村群众,见到村民罗承菊提着扫把,把自家房前扫了一遍。

  “以前没得地方装,垃圾都倒在路边。”见记者提问,她停了下来。

  现在她不用把垃圾倒在路边了,因为她家门前已摆放了一个垃圾箱。这垃圾箱一边是暗灰色的,上面标着“其他垃圾(干垃圾)”;另一边是绿色的,上面标着“厨余垃圾(湿垃圾)”。

  记者将盖子打开,想看看里面的垃圾到底是怎么个分法。罗承菊见“厨余垃圾(湿垃圾)”的那一边,放了几个易拉罐,眼明手快,赶紧将它们移到了“其他垃圾(干垃圾)”这边来。

  她解释说:“屋里的老人家还不太懂,把易拉罐放错了位置,应该放到干垃圾这边来。”

  她说的这位“屋里的老人家”,是其婆婆,名叫黎贵玉,今年96岁。这位高龄老人,虽还不太能弄明白湿垃圾、干垃圾的区别,但已懂得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来。至于罗承菊,其言其行,已足见她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认识。

  看到这一幕,石远义发自心底感到高兴:“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

  石远义有此感慨,有其原因,得从过去都蓬村垃圾分类的三个阶段谈起。

  “起先,老百姓随意乱丢、乱扔,没有环保意识,弄得村头寨尾都是垃圾。后来,村里配备了果皮箱、垃圾存储房,但无人管理、维护,时间久了,垃圾堆在里面,还是发烂发臭。再后来,添置了斗式装运垃圾箱,有些老百姓又嫌垃圾箱离自己家远了,不愿来投放。”石远义说,“虽然一点点在改进,但垃圾总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看到罗承菊的行动,石远义松了口气,说:“现在村里推行垃圾分类,老百姓能这样认识,能这样自觉参与,以后可以少愁点了。”

  体系成型 处理有效

  沿村道而行,能见到以前配置的果皮箱、垃圾存储房,几乎成了“摆设”,里面找不到垃圾的踪影。

  垃圾到底去了哪?得去都蓬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中心找答案。

  该中心位于村后,离村两里来路。中心墙面上“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就地化”两排大字,很是醒目。走进里面,两组设备矗立其中:一组有机质设备,专门用来处理厨余垃圾(湿垃圾);一组低温磁化设备,专门用来处理其他垃圾(干垃圾)。

  “老百姓只需要在源头上进行湿垃圾、干垃圾的初步分类,再由中心按照‘四分法’进行细分。这样做,老百姓上手会比较容易。”都蓬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人杨振贵说。

  让群众将湿垃圾、干垃圾区分出来,显然远远不够,还必须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建起来,方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为抓好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下苦功、做实功,先是督促凯里市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凯里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都蓬村。紧接着组建大风洞镇都蓬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综合领导小组,按照《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方案》,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为把老百姓动员起来,我们前期深入全村6个村民小组,一场一场开院坝会……”都蓬村主任吴飞说。

  石远义接过吴飞的话茬,说:“现在我们的宣传力度也丝毫不减,只要进村开展扶贫工作,必然会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

  决心下定,工作立马推行。目前为止,都蓬村已发放100多个20L分类垃圾桶,放置于每家每户门前,方便群众投放。还为都蓬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中心配备了20个120L垃圾桶、2个危废桶、1台垃圾收运车。

  现在的都蓬,逐渐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初步达成。

  “我们将干、湿垃圾从群众手里收回后,再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通过有机质设备处理后,变为有机肥,可就地转化利用。其他垃圾经过低温磁化设备处理,可实现零排放。可回收物另设存储区,等待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转移至有危废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都蓬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人员杨振彪说。

  人居变靓 获得满满

  都蓬村民文启方今年已79岁,能清楚地讲出干垃圾、湿垃圾的区别。

  老人家待人热情、语气诚挚,家门前本已很干净,她却带着歉意说:“我这里打扫得不太勤快,你们别见怪。”

  文启方人生经历坎坷。她的老伴和儿子都已经过世,媳妇离家出走,只剩下三个孙子,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不仅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还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听得石远义嘘寒问暖,老人忙说:“现在日子好了,家家户户还这样干净,真得感谢你们关心帮助!”

  石远义则说:“我们做的都是分内事,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才对。”

  这一幕,让人看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垃圾分类工作紧密贴在了一起。

  连文启方这样的老人都参与进来、行动起来,可以想见都蓬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多大的改变。

  如今的都蓬村,人居美已成为常态,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行走在村间巷里,几乎能闻到乡愁、触到乡愁、摸到乡愁。

  “家家户户都把卫生搞干净了,住得舒服,谁还愿意回到以前呢?”罗承菊说。

  村中也有养牛、养羊的人家,牛羊粪便撒在村道上也是常有的事,本来情有可原,吴飞看着,却感到格外突兀,与周边的环境极不相称,说:“我们会立即把这些粪便清除掉,不让这些东西留过夜。”

  当下在都蓬村,群众对环境的爱护、保护,大抵皆是如此。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凌晨的凯里街头,这个“衣衫不整”的娃,谁家的?
下一篇:雷厉风行!大十字街道对十二号大院违建进行拆除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