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下司镇努力做大面条品牌(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5-14 11:15:0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近日,笔者来到清江村德兴响水组文培明家,只见崭新的楼房前挂满了金黄色的面条,正在忙着擀面、晒面的文培明迎上前来告诉笔者:“擀面不但使我们解决了温饱,更让我们走上了致富的路子。”这是该镇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大力发展面条加工业的一个缩影。



 

  清江村是下司镇政府所在地,其德兴响水组位于凯里滨江大道和炉下快速通道的交汇处。年少的时候,文培明就跟着父亲学擀面。

  20年前,成家后的文培明开始独立地加工面条,靠手工生产,把小麦打成面粉后加水,揉成面团,再使用和面、搓捏和拉条等多种工艺制作面条。

  文培明告诉笔者:“自己有现成的手艺和场地,投本不大,风险系数又小,就这样选定了以擀面为生,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加工面条。”

  开始起步时,由于当时经济困难,文培明家买不起小麦,主要是对当地乡亲挑来的小麦进行加工,起早摸黑,甚至常常熬到深夜,也只挣取到些加工费。



 

  几年过后,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文培明家开始购进小麦加工,还对村里生活困难没有面条更买不起面条的乡亲,采取以稻谷、玉米等农产品等值兑换的形式,把面条兑换给有需求的群众,提高面条销量。

  后来,随着加工的面条慢慢多起来,文培明就开始把面条推拉到下司集镇去卖。由于市场不稳定,擀多了卖不完,面条会变质,全家年收入还不足1万元。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且不添加任何东西,慢慢地,文培明家的面条质量越来越好。加上坚持晴天生产,雨天休息,经太阳晒过的面条,口感好,味道正,香味浓,所以顾客经常找上门来,回头客多,一到旺季,就难以满足需求。

  3年前,文培明抓住凯里滨江大道和炉下快速通道都通过家门口的机遇,积极搬迁,在距离原老房子不远的路坎上,新建了一栋占地面积2亩、建筑面积共400平方米的砖房,配套有面条加工车间和晒面场,并投资12万元,买来电动石磨机和搅面机,提高了面条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能力,现在每天加工面条2000多斤,比以前每天加工200余斤提高了10倍。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文培明家的面条生意越做越大,名头也越来越响,生产的品种也逐步增多,全家人忙不过来,现在还雇请了一个工人来帮忙,每年加工面条200多吨,面粉从河南省购进,小麦从毕节市购进,加工出来的面条有普通面、鸡蛋面、高精面、小麦面等品种,每斤价格从2.6元到6元不等,全是顾客上门要,再也用不着拉上街去叫卖。

  近几年来,下司镇党委、政府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学技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文化、旅游和工业融合发展,加快把“下司面条”这个传统品牌做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足不出户变身为产业工人,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新农村。

  目前,下司镇的面条加工业呈现出清江村做出了示范带动、很多村寨发力追赶的可喜局面。瓮港村弯寨组70岁的农民杨国林,2014年买来搅拌机、面条机,办起了家庭作坊,一家人每天做400多斤面条。若遇上生意特好的时候,一天要做600斤面条,每年生产加工面条90余吨,向凯里市区和周边超市、饮食店供应,并卖到麻江、黄平、贵定等地。

  下司面条的品牌效应已经凸显,还呈现出“面条街”,且成为了景观。截至目前,下司镇共有面条加工户200余户,年产面条2000 余万斤,产值6000 余万元,户均年收入25 万元,面条已成为下司古镇抢手的旅游商品。(顾满红)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旁海镇:“旁海生姜”名片走出大山
下一篇:凯里一日游免费体验活动即将拉开帷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