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抱团发展,减少风险。采取“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育苗,组织农民耕种,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取代农民自产自销的传统产销模式,把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效应,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狠抓基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中央、省供销改革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后,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良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更是利用自身优势,狠抓基地建设,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2016年年底与扶贫农林局达成协议,培植110万株莴笋、甘蓝蔬菜苗,提供给大风洞乡老君寨、官庄等村建立莴笋、甘蓝等200亩的秋冬种蔬菜种植基地,为凯里市区提供优质蔬菜,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解决本地贫困农户的就业增收问题。
三是做好培训,提高科技含量。采取课堂培训和到田间地头现场手把手培训的模式,实地解决问题,并现场操作教给农民种植方法。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解决了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大大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增加农户种植收入。 (罗浩芝)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