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一崖壁 时常下“石蛋”:贵州仅发现两处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5-05 10:20:12  来源:贵阳网   


  在黔东南州凯里下司镇境内,有一处崖壁时常会下“石蛋”。

  这处会“下蛋”的崖壁位于下司镇花桥村境内虫蚊坡脚。记者看见,“产蛋崖”崖壁由多处地质剖面组成,在两处高约20米的崖壁上,从下至上密密匝匝镶着无数的“石蛋”,有的正刚露出“脸蛋”,有的已“瓜熟蒂落”滚下崖脚。

  “崖下经常会滚下石蛋,一些完整的都被过路人捡走了。”当地一村民说,这些“石蛋”大的直径约2米、小的直经也有10多厘米,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或棒锤形,每年都会从崖壁上自然滚下。




落下的石蛋
 

  村民说,“产蛋崖”原本是被林木与一灌木等植被覆盖,人们也未发现此奇特现象,在15年前,附近修建凯麻高速公路时,在此处修建便道,施工人员将此处山崖开挖成一个截面,才发现崖壁会“下蛋”。“说不准什么时候‘石蛋’会滚下来,反正只要遇大雨过后,崖面已风化的岩层被冲刷下来,‘石蛋’就会崩出来。”村民说。

  据介绍,山崖上滚下来的“石蛋”大多数并不结实,用脚一踢便会“粉身碎骨”,而少部分则坚硬如铁,大多已被人捡走。

  “这处崖壁与三都的‘产蛋崖’相似,但时代不同,此处属寒武纪地层。”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博士、教授周明忠介绍,崖壁为泥质页岩地层,生成于迄今约5.2亿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地层原为深海沉积物,而“石蛋”则为结核。结核是在特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矿物质围绕一定中心,经层层包裹便形成球状,与周围泥质一起沉积,周围泥质变成了泥岩,结核成了“石蛋”。




崖壁镶嵌的石蛋
 

  黔东南州科协科普老师巫宜山介绍,“石蛋”经亿万年的地质运动,由于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与泥岩相比风化速度较慢,因而便暴露于崖壁上,当泥岩层层风化剥落后,崖壁上的“石蛋”就会慢慢“产出”。由于“石蛋”含有锰、铁元素,在风雨侵蚀和氧化作用下,很快便层层“蜕皮”,直至消融。

  据介绍,目前贵州只发现了这两处“产蛋崖”,而凯里发现的这处地质景观,基本上能和三都“产蛋崖”媲美,颇具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经开发后也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 (吴如雄)



即将“出生”的石蛋
 

  ■相关阅读

  三都“产蛋崖”

  三都县“产蛋崖”位于三合镇姑鲁寨背面的登赶山上。这座山很奇特,满山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每隔三十年就会自动脱落出一些与恐龙蛋相似的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

  这块崖壁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在高处,几块巨大而尖利的岩石横亘着,极为险峻。而石蛋就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同一个凹进去的石窝每相隔30年就会产出一枚石蛋,产蛋崖上有很多个会产蛋的石窝。紧靠产蛋崖而居的姑鲁寨,是三都县一个典型的水族村寨,村中各家各户几乎都收藏着从产蛋崖上生出来的石蛋。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凯施二级公路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中断
下一篇:高速先锋在行动 雨夜伏击逃费车(组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