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无声,却最有说服力。2010年以来,凯里市经济发展增速始终保持在17%以上,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综合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10位。2015年上半年,凯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12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前茅。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凯里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新要求,狠抓干部思想观念转变,紧紧围绕抓产业、强经济、促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为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作了有益探索。
作风如何实:记在账上、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事事见底
“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对干部的要求是记在账上,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事事见底,不来虚的。”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张淼如是说。
为强化干部作风整顿,营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环境,凯里市研究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的意见》,主要包括市委“星期六党校”制度,市级领导包片联系、服务项目、包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问题制度,重大信访问题首问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作风建设巡查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公开受理投诉举报制度,廉政账号收缴违纪违规资金办法,领导干部廉政底线、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工作约谈制度,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年度考核办法等10项制度,并强化执行。
目前,市委“星期六党校”已举办29期,参学干部达3.2万余人次;一批干部被约谈,一批干部主动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一批被执纪问责,“不能干事、抓而不实、严管不够”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形成讲政治、讲法治、树正气、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忙,是凯里市干部的工作常态,他们给我们做服务没有周末、节假日,我们很感动。”福美林陶瓷厂经理方水兴由衷点赞。
产业如何转:电子、医药、建材发力,“精致农业”亮彩
“终于看到了发展的春天,产能一路攀升,市场一路看好,2015年可实现利税7000万元。”落户凯里经济开发区长达10年的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利锦说。
该企业仅仅是凯里工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凯里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专业园区建设力度,推动经济由单纯的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与产业支撑并重转变。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建成投产企业7家。其中,中科汉天下公司自主研发的射频滤波器和高端手机芯片填补了我国射频滤波芯片空白;申黔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贮存业务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高起点谋划启动的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和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也春光无限。目前,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已入驻碧生源、章光101、一心堂等医药企业18家。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已建成5万平方米全智能培育房,年产3500吨中药饮片、2000吨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即将全面建成投产。
此外,高端建材业也不甘示弱,碧波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展露新姿,引进企业11家,建成投产4家,欧码陶瓷、福美林陶瓷等企业生产的新型建材畅销省内外。
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农业转型好戏连台。近年来,凯里市依托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为引领,融入台湾“精致农业”元素,强力推进“5个6+3工程”和“6个100万”绿色农业工程建设,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舟溪“云谷田园”、大风洞“黔原云珠”、湾溪“世外桃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
目前,凯里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1个、州级农业龙头企业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1个、特色农业基地89个、家庭农场334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园区总产值达5.68亿元,同比增长29%。
文旅如何融:创新驱动,园区引领,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
“这里的银饰、刺绣太美了,我一定要多买点回去送给朋友。”来自湖南的游客刘女士在凯里苗妹银饰博物馆购买商品时这样说。
凯里立足黔东南州府所在地优势,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谋划建设了凯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凯里苗侗风情园,将民族工业品生产、设计、研发、展示、销售融为一体,探索出了一条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新途径,实现了独有苗侗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凯里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启动面积200亩,围绕“苗妹银饰”进行核心区建设,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目前,已引进苗乡民族刺绣综合工艺发展旅游基地项目、鑫田民族服饰工艺品刺绣加工培训基地、浙江玲珑工艺品公司等项目入驻园区。
凯里苗侗风情园以民族文化为基调,民族建筑为特色,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建成苗侗建筑310栋。2014年,该园区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1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入选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行列。
与此同时,凯里还启动了清水江沿岸景观带、梦幻巴拉河景观带和香炉山蚩尤文化园、下司古镇、凯里斗牛城等景区景点打造工作。
“我们就是要把苗侗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凯里市市长罗杰说。
未来3年,凯里文化旅游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万人。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凯里市转型发展道路仅仅是一个开头,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真正将凯里打造成为黔东经济增长极和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熊诚)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