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源于2001年2月纺织品公司与宇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李某签下协议,由纺织品公司94名职工与宇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集资在西门辖区修建一栋商住楼,当时法人李某承诺房子修建完工后,将分7套房子与8个门面给纺织品公司。但二十一年间,由于宇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李某犯罪被判刑,此承诺一直得不到落实,二十一年纺织品公司职工多次与宇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负责人沟通,但新负责人不认可之前的协议,多次协商均未能达成协议,此外,纺织品公司职工还经历了租赁门面又被人直接换锁。
多年来,凯里市问题楼盘专班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因种种历史原因,均未能达成调解协议。西门街道本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2022年4月26日,积极协调凯里市住建局、西门街道大阁社区、西门街道联调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此次纠纷化解工作,在西门街道联调中心调解员杨昌梅细致耐心地劝解下,纠纷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历时5个小时的调解,最终纠纷双方采纳了调解员杨昌梅的建议,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宇龙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将7套房子与6个门面市场价值615万元移交给纺织品公司,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至此,二十一年的经济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近年来,凯里市西门街道着力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于2021年12月建成西门街道联调中心并投入使用,采取非诉讼、非对抗性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模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实现西门街道调解工作的五大“新转变”。
一是在调解组织领导上,实现从部门负责向党政施策转变。凯里市西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改变原来由司法行政部门单打独斗的调解工作局面,将调解工作上升到党工委办事处主导的层面。
二是在调解机构设置上,实现从传统运行向专业平台转变。创设西门街道联调中心,由街道政法委委员兼任联调中心主任,负责日常协调调度工作;解决过去由人民调解直接与司法、行政调解对接运行不顺畅的问题,整合、提升、协调资源相互衔接、高效运行。西门街道联调中心是调解工作的总调度、总枢纽,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推动、参与的积极作用,旨在让各类矛盾纠纷在体系内得到有效流转、有效化解,减少各级各部门行政成本、执法成本。
三是在调解队伍建设上,实现从力量分散向专业壮大转变。建立西门街道专业调解人员人才库,吸收各行业的调解能手9人。目前,西门街道调解力量充足,联解中心有可调配人员,能实现跨(地)州、跨街道(乡镇)、跨行业统筹调解。
四是在调解运行模式上,实现从固有模式向创新拓展转变。创设了“访调对接”“街道派出所对接”。通过全方位的对接,让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在西门辖区内流转、化解,大大减少各类信访、集体访和越级访现象,群众解决问题的渠道逐步由信访变为调解。2021年12月西门联调中心运行以来,调解纠纷120起,其中合同纠纷48起,婚恋家庭纠纷30起,劳动争议纠纷8起,死亡赔偿纠纷4起,经济纠纷4起,邻里纠纷2起,物业纠纷1起,医疗纠纷1起,债务纠纷1起,房产纠纷1起,其他纠纷20起,调解成功107起,其余13起调解中,涉及金额1134万余元,有效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是在调解工作理念上,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西门街道联调中心可直接受理群众调解请求,受理各类对接调解(包括信访对接调解)。同时,西门街道定期深入基层排查矛盾纠纷,发现隐患主动介入、主动服务,遇突发性事件、事故,也主动调处,防范事态扩大和群体上访,维稳效果明显。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