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在凯里市大风洞镇龙井坝村脱贫攻坚分队队长杨清钰的带领下,笔者随攻坚队员一行五人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春耕春种情况。在龙井坝村林湾的八月瓜种植基,笔者看到,村民正忙着耕地除草和施肥,上百亩的八月瓜长势喜人,瓜藤沿着水泥柱架设的铁丝向前伸展,藤上枝叶子茂盛,多数瓜藤悬挂深紫色的花朵,山坡上生机盎然,令人陶醉。
“通过前几个星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宣传,看来多数村民存旧思想观念逐步有了转变,自由选择种植高效农作物,我们的工作没白做”。杨清钰对身边同行的队员一边说,一边朝正在地里劳动的村民走过去。
“欢迎光临指导,我们三兄弟都种植八月瓜,大哥张绍武、姐夫王金国和我分别种了50亩。从长势看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常在网上查询八月瓜的种植和药用价值,从相关资料得知,八月瓜是一种食用、药用、观赏集为一体的原生态保健绿色新秀水果,很多人并不知道。据了解,目前凯里地区农户种植八月瓜并不多。”村民张绍军迎上来介绍。
村民张绍武今年53岁,他是龙井坝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者之一,见到攻坚分队围拢上来,他笑容满面打开话匣子。张绍武深有感触地说,龙井坝村人均土地面积少,过去自己种玉米,产量低,收入少,所以改种了八月瓜。前年开始种植几亩,去年和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面积达100余亩,长势喜人。去年八月瓜已挂果,卖出3000斤,平均价格10元。此外,还试种了6亩无花果,去年卖出300斤,平均价格每斤8元,毛利润收入3.24万元。通过对比,感觉种植特色水果的确比种玉米、大豆等作物划算得多。
建档立卡脱贫户张绍品是张绍武的堂弟,看到堂兄张绍武种植八月瓜有甜头,今年也种植了八月瓜。今天他趁着好天气也在地里抓紧除草、浇水和杀虫,看到攻坚分队经过地头,他热情地打了招呼。
“目前我们遇到几个困难和问题,一是八月瓜季节性强,不易储藏,必须抓紧时间卖完,去年到凯里城区卖八月瓜的时候,无法办得摆摊相关手续,没有摊位,挑着熟透的八月瓜在街上东走西窜,心里很着急。二是目前种植基地需要安装水管,距离较远,资金不够。三是八月瓜种植尚处在摸索阶段,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缺乏技术指导。四是担心随着八月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成熟季节可能存在销路问题”。村民王金国向在场的攻坚分队队员道出了心中的忧虑。
队长杨清钰听后,拿出手机向市级相关单位咨询了摊位手续办理、技术培训等事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现场办公,市民宗局领导当时同意解决1000米水管物资。她说,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调结构、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井坝今年着力引导村民因地制宜改种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你们自觉调减低效农作物,改种八月瓜等高效经济作物,路子选择是对的,要多学习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你们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攻坚分队将及时汇总并向镇党委、镇政府和本单位汇报,力争尽快得到解决。
据了解,今年龙井坝村种植特色水果主要是八月瓜和无花果,其中种植八月瓜的农户有6户,种植面积156.5亩。此外,种植无花果2户,种植面积12亩。今后,龙井坝村将朝着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持续优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助推更多农民脱贫增收。(潘定国)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