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武术选手在澳门国际武术节勇夺22枚金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7-30 10:26:30  来源:心动930  

  7月25日-27日,第七届澳门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道大赛在澳门理工学院体育馆举行。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洋排寨和岩寨分别组织“凯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传习基地”和“贵州苗族苗拳代表队”两支代表队报名参赛,获得了22金5银3铜的好成绩。


 

 

 

  据悉,此次澳门国际武术盛会有英国、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5支代表队2000多名选手和领队、教练报名参加。国务院驻澳联络副主任、外交部驻澳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厅文化厅厅长及其它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列席了开幕式。来自贵州省凯里市苗族武术镇湾水的代表队员们穿着苗族服饰来到赛场上,在取得比赛好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中外选手、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及一致好评。

  洋排寨苗族武术传习基地此次共有六名代表前往参赛,斩获个人10金3银2铜,并荣获“武术套路锦标赛集体项目冠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奖”。领队吴大衡既是团队的教练又是运动员,展演的“蚩尤拳”、“苗家牛王刀”等竞技项目都获得了第一名。据介绍,洋排本次去澳门参赛的小运动员分别只有10、11、13、17岁等,且六名队员中有四人在今年3月18日去香港参加了第十六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也获得了11金1银1铜的好成绩。



  岩寨苗族苗拳代表队五名参赛队员也勇夺12金2银1铜,并获得优秀团队奖及优秀教练奖。“岩寨今年第一次组团参加武术节。去澳门前,7月7-9日张小龙、吴芳贵受中国·金华国际武术大赛邀请前去参赛,囊获了7块金牌,其中张小龙获4枚,吴芳贵获3枚。这次他俩与我们的老武术师张占银和岩寨姑妈张慧芳、张永芝代表岩寨到澳门参赛,并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作为领队,真的非常高兴!”岩寨领队杨胜平说道,“岩寨特色的双长刀武、双猎刀武、长凳武、双凳武等,武器取之于生活用品,表现出了苗族能武之人的智慧,随处是武器,一招一式,体现防守与进攻并进,实战性强。代表们穿上具有鲜明特色的苗装,在展示时,体现了苗族武术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从现代审美角度,具有独特魅力!很多在场人员纷纷邀请我们和他(她)们合影留念,有些团队也主动来邀请我们参加他们之后武术节的比赛和表演展示,如2018年12月的台湾台北的武术比赛,深圳、贵阳有关活动的展示等,我无不感到荣幸和自豪。”





  湾水镇位于凯里市北部,是凯里市的北大门和重要的水陆中转集镇,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有“重安江畔明珠”的美誉。湾水镇苗族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据寨子的老人讲,为了保家卫国、安邦富民,湾水苗寨人一直盛行习武之风,约在四百年前(1615年左右),寨上就出现很多苗拳高手,身手非凡,武术超群,在重安江、清水江一带闻名遐迩。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实践和发展武术,他们将武术贯通于生活,以生活用具作为武术器械。目前,湾水镇长坡、米薅、格种、里仁、翁当、岩寨、江口等苗寨仍盛行习武之风,其中又以岩寨、洋排最为突出,全寨超过80%的男人都会武术,更有妇女、儿童习武。







  湾水镇于2017年2月13日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凯里湾水武术传承演义大会。大会活动由洋排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传承基地组织,展示了湾水底蕴深厚的苗族武术文化,并达到与省内外优秀武术文化交流学习的目的,深入推进湾水镇全城旅游和体育文化事业发展。 “二十多年前,我几经努力拜师于吴中庸老人门下。老师不是简单地教授武艺,更是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的形式,教导弟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嘱咐弟子们要匡扶正义,不能恃强凌弱,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学武艺。” 洋排苗族武术传承人吴大衡说道,“如今,老师早已驾鹤西去。而我也如他那般教导我的学生:为武之道,以德为本。大家要通过习练武术强身健体,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近年来,湾水镇加大对苗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挖掘苗族传统文化,申报成功省级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19人,涵盖马尾斗笠、银饰加工、苗族武术、苗族歌舞等各个方面,通过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增加苗族群众收入,使其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提升其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苗族文化成为宣传湾水镇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杨玉霞)

责任编辑:李凯莉【收藏】
上一篇:下司古镇水上活动多多,让你清凉一夏......(图)
下一篇:凯里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