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凯里市下司镇花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稻田养鱼,把消除“空壳村”与帮扶党员群众致富捆绑起来,建立党支部与贫困党员群众的合作共赢关系,既帮助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又摘除了多年来戴在头上的“空壳”帽,取得良好成效。
下司镇花桥村位于下司镇西部,田土集中且地势平坦,通过多年努力,草莓、蔬菜等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群众生活宽裕。但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状态,如何破除“民富村穷”困局是历届村党组织工作的重任。2015年,该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风险小、能双赢的党建扶贫路子,即:成立稻田养鱼合作社,合作社运用启动资金入股,贫困党员群众用承包田土入股,合作养鱼,按5:5比例共享利润。当年,该村通过向凯里经济开发区财政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万余元,对村内44名贫困党员群众的农田田坎进行了硬化处理,并成立了稻田养鱼合作社。2016年5月该村通过合作社购买了2万余元的鲤鱼苗免费发放给48户贫困党员群众饲养,9月份水稻即将成熟时,稻田鲤鱼可上市销售,预计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合作社收益30000以上。
该村探索实施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是下司镇开展党建扶贫的成功路子,通过盘活田土资源使贫困户“坐地增收”,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思路的问题,又破解了“民富村穷”的“空壳”困境,为下司镇开展党建扶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唐厚钟)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