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舟溪镇青龙村的 “好管家”王伦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1-08 15:50:0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冬去春来万物一新,市纪委纪检干部王伦匆匆与家人道别,怀着一颗既矛盾又期待的心抱着棉被和生活用具脚踏新绿驻进了凯里市舟溪镇青龙村。

  光阴似箭,转眼一年过去,短短一年虽不能让这个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认真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实事,面对村民们热情挽留殷切的双眼和质朴的话语,他多么希望能多停留些日子,能让他再为这片村庄的改变多尽一份力。

  从手足无措到“驻村小灵通”

  王伦说,一年前领导向组织推荐他下基层驻村的时候,他并不是那么愿意但碍于情面又不好拒绝,也曾以办公室工作忙丢不下和没有驻村帮扶经验为借口推脱过,但领导还是希望他能去,实在无奈他便开始了这份“驻村新工作”。

  从纪委干部到驻村干部让他感到手足无措,如何开展驻村工作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凭着自己一颗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心,针对村里各项工作他都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迅速转变了角色投入工作。特别是任青龙村“第一书记”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此时的他却完全没有了退却之意。

  为了关心“三留三特”人员和完成“精准扶贫”摸底工作,他带领组员不分昼夜“5+2”“白加黑”走村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心、同苦,村民都把他当成了“新家人”。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他更加努力学习,及时对外借鉴先进的驻村帮扶经验,认真做好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电话与家人、朋友分享着为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的成就感、喜悦感。在村子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自己也变成了村子里的一员,无论是民生资金监督是否到位、留守儿童是否按时到校或是村务公开是否及时更新,村里村外、家长里短他都了解得十分清楚,俨然成了“驻村小灵通”。

  从外乡人到与群众同坐一根凳

  初到青龙村,他是村民眼中名副其实的“外乡人”,去群众家中入户走访时,村民潘姐总喊他“城头人”,说他们是“来玩耍的”、“搞烧烤的”、“摘果果的”,对他们总是不愿理睬,连个板凳都没得坐,甚是尴尬。

  为了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积极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相关人员解决一些生活困难,为他们争取一些生活补贴,在他们干农活时经常与他们同劳动、谈谈心。

  他通过走访得知,村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居多,他及时联系委局到青龙村开展慰问活动,并给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贫困户送去生活慰问金和文体用品、生活用品,总价值2万余元。

  在他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村委的办公用品也多了起来,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都问他“你老家是不是青龙滴?”他笑咧了嘴,此时群众都认识了他、接受了他。

  但让他最担忧的还是曾经取笑他的潘姐,得知潘姐罹患脑淤血才半身瘫痪后,我又笑得不自然,我第一时间与市残联和镇残联对接,为她全程代办残疾证并争取各项救助,当了她的“暖心秘书”。因为半边瘫痪,潘姐想不开,他经常去陪潘姐谈心,鼓励她开导她,现在他与潘姐可以同坐一根凳拉家常、谈心事,潘姐看到他也不再是不屑和取笑,而是把他亲切的当成了一家人,让他感到了浓浓的暖意。

  从万事不求人到驻村“好管家”

  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经费如何来,总是让他眉头紧锁,为了解决青龙村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问题,他带着《青龙村通组道路硬化报告》到相关部门申请修路经费和物资,通过不厌其烦的走访和委局领导的帮助,最终共获得资金3万元、10吨水泥、40方沙子的资助,由村民自己投工投劳修建完成了青龙一组、七组通组公路,还修建完成篮球场1座,用以完善村子的基础设施。

  工作多年,他不爱求人,但想到能使村容村貌得以改变,群众生活得以便利,他说:“这一切都值了!”现在的他在村子里有了一个新绰号,群众们都叫他驻村“好管家”。(肖 植)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凯里市西门派出所妥善调解一起涉疆纠纷
下一篇: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精心谋划2016年交通管理工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