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维修竣工,修旧如旧,焕然一新。)
根据坝寨侗歌传唱记载和黎平县文物局鉴定:该鼓楼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农历十月十二日(1835年)鼓楼顶层字迹的建造日期。距今189年。该鼓楼的独特之处是鼓楼的四根大柱子和鼓楼构建的材料全部用红心杉木。鼓楼的四大柱,剥开包在杉木圆周的白边木,剩下的是杉木树心,呈栗红色,细密流畅杉木木质纹理。长度为26米,大柱柱头首径为44厘米,尾径34厘米。鼓楼长宽均为9.6米,占地面积92.16平方米,总高度28米(到宝鼎尖),总层数为7层。
(放开歌喉迎接姑妈回家)
由于该鼓楼和另一座花桥经过风吹雨打,鼓楼花桥的盖瓦及船皮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经村两委与群众协商,发倡议书号召捐款维修鼓楼花桥,立即得到众乡亲和外嫁姑妈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1000余名人士的捐款,截至12月25日已经捐得维修款13万元。众村民齐心协力,用20天时间把鼓楼、花桥盖瓦船皮全部置换,还对鼓楼内的地坪镶上了鹅卵石,鼓楼花桥修旧如旧,焕然一新。
(远嫁省内外的姑妈受到拦路礼仪对歌)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据文物部门统计,全国现存鼓楼630余座,花桥500余部。而黎平城乡的侗寨就有鼓楼320座,花桥290部,戏台340个,均占全国鼓楼建筑的个数达50%以上,有专家称“黎平侗寨是鼓楼、花桥、戏台的博物馆”。
(维修竣工的坝寨村回龙桥)
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书明 摄影报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