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社会影响。
把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宣传纳入“八五”普法和2024年重点普法对象之一,通过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法治讲堂”“开学第一课”等契机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律师等法律人员专业优势,紧贴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需求,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援助范围、申请程序和典型案例等,使广大未成年人认识法律援助、信任法律援助,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健全服务网络,畅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请渠道。
搭建未成年人维权避风港,为未成年人提供坚强有力法律援助保障,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阵地,完善乡(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构建便捷服务圈,实现群众服务就近跑,让群众享受到的服务感更加迅速。规范“12348”服务热线业务操作,确保来电群众法律问题得到专业解答和帮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行值班接待,确保第一时间为来访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获得感。
黄平县法律援助中心以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为服务重点对象,撑起弱势困难群体保护伞,积极做好“法援惠民生”法律服务保障工作,为其提供“绿色通道”法律援助,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全力做到当天申请、受理、审批、指派律师,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努力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并对行动不便的残疾未成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在法律援助案件的获得感。
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安全感。
对全县所有法律援助律师的法律咨询质量、法律援助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运用贵州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开展“一案一评”,全面了解法律援助律师办案质量情况,开展案件评查、案件回访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承办人员,为承办人员提供办案指引,提升案件办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办案质量。开展法律援助案件听庭活动,通过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派人参加旁听,了解律师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庭前准备、庭辨水平、综合业务能力等,确保让受援人在每一件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安全感。
(杨正标)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