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一条龙服务
黄菁荭是香港人。2003年在香港医院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她住在医院九楼,需要睡加床。而该院六楼已全是讲普通话的产妇。
随后她和丈夫到深圳投资生意,孩子需要每天从深圳到香港走读。于是黄菁荭萌发了开校车公司的念头。她招的校车保姆也是孩子的家长,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亲自带孩子上学放学。
收费方式大致分为两种:跨境校车在深圳驶抵各个口岸,然后专人带过关,再乘坐校车公司香港的校车前往学校。这种形式深圳这边收费600元人民币/月,香港那边600港币/月,共合价格约每月950元人民币左右。另外一种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关口,校车保姆带孩子过关,然后乘坐校车前往,价格是每月700港币左右。香港政府每月向学童发放400港币的车船津贴,申请成功的家长可节省一些费用。
校车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是有香港身份的适龄儿童,他们可以代为申请学校。只要交齐孩子的回港证、回乡证、家庭住址证明、出生证、香港居民家长的身份证,就能办好。
校车公司一般向家长了解希望读全日制还是半日制学校、学费支付能力以及宗教信仰。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1月,经由罗湖、沙头角、皇岗、深圳湾、文锦渡等口岸往返的跨境学童比上一学年增加23.2%。2011年9月开学后,深圳边检总站初步统计,跨境学童数量比上一学年增长约10%。
学童数量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学童低龄化。因为香港当地出生率回升、幼稚园学位难求,迫使家长尽早将孩子送到香港念书。有媒体引述香港一家幼稚园负责人的话表示,以往内地家长希望孩子5岁左右到香港读幼稚园,但随着插班学位越来越少,加上需要提前一年申请学位,两岁大的幼儿纷纷加入跨境走读行列。
黄菁荭的校车公司已开设各个口岸的车辆,到天水围、大埔、东涌、上水、粉岭各学校均有专线。今年年初邀请全公司工作人员吃饭,未完全到齐的员工就有100多人。
利益共赢
部分校车与学校之间形成互相带动的关系。
跨境学童过关上学,在交通方式上以乘坐中小巴、保姆车和跨境直通巴士为主。
接近香港一家小学的人士透露,该校原本只有两三名跨境学童,后来一家校车公司上门谈合作,介绍生源,并把专线连到该校,跨境学生才多了起来。“需要各方面配合,才能招收跨境学童。”该人士说。该人士介绍,一些学校给报的孩子家长名片,让家长去找这家校车公司。
相比起北区,元朗、天水围、大埔等区域学额还不太紧张,黄菁荭希望把校车线开到那边去。
“几年前跟香港政府部门谈,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跨境学童对香港学额的冲击这么大。”黄菁荭说。
与北区学校学额不足的状况相反,一些学校没有生源,面临关闭。离岛区东涌,从罗湖口岸过关需转几趟地铁才到达。一家幼稚园就存在学生不足的情况。菁荭校车公司给他们做了三个星期的推广,就为这家幼稚园招满了学生。
在接受采访期间,有其他学校给黄菁荭打电话,希望她能给学校介绍生源。
一些幼稚园招收内地学生的意愿强烈。一家香港幼稚园私底下对本报承认,目前学额已出现紧张,不过,他们仍然希望留一半的学额给跨境学童。
香港学校的教职人员不能收礼,100元以下的礼物都需要向学校报备。不过,办学团体可以接受捐款。“双非”家长通常家庭富裕,捐款比香港家庭大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