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巨笔绘蓝图,凯里凯棠镇脱贫攻坚正当时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0-26 10:31:14  来源:多彩贵州网  

  凯棠,这片只有51.27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24000多的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0户679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05%。这里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凯里市 凯棠镇通过四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减少到463户1812人,贫困发生率仍然达到7.48%。“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凯棠镇党委政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用巨笔绘制出美丽蓝图。

  ——精准方略精益求精

  今年来,凯棠镇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及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在识别精准上下功夫。入户排查中采取边宣传、边申请、边调查的方式,向农户宣传、解释好扶贫政策和识别标准,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提高了农户扶贫政策知晓率。及时开展动态管理专项治理,坚持落实“一进二看三算四比对五评议”的要求,一村一村过,一户一户走,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排查,实现动态管理全覆盖。4月份以来,对辖区内5000余户常住农村户口进行边入户宣传边排查,参照项目内容进行比对核实,依照时间和程序组织村民代表发起民主评议,评议通过进行公示,镇级审核公示无异议后才列入精准扶贫对象。完成新增贫困户15户62人,删除11户39人,自然增加贫困人口103人,自然减少贫困人口114人。

  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将在册贫困户进行分类,精准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产业帮扶,梅香刺绣,芦笙和凯哨红心猕猴桃种植,龙塘与新村豆芽产业,白水竹鼠养殖,南江养蜂,大坪钩藤种植和养猪等等,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确保了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产业。针对弱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就业帮扶,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岗位,借助杭州对口帮扶契机,推荐去杭州务工。目前,开展挖机等培训6期215人次,绣娘培训300人次,安置保洁员等岗位38人,招录扶贫专干2名,推荐到杭州就业21人。对于无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政策帮扶,在落实兜底保障的同时,落实分散供养户、兜底低保户的水、电、房等硬件,确保如期脱贫。

  抓实贫困户退出工作,严格按照“八个不能退”的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精准退出问题排查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镇、村、组三级联动,按照分类、分片、分区域的方式,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2个战区,联系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做到在册贫困户户户走到。同时,每村安排一名年纪轻、能力强的扶贫专干,吃住在村,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全面掌握每一名贫困人员的情况,通过全面排查,综合各项指标,拟定301户139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1.73%。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如今啊,凯棠是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每天都有变化。”回乡居住的顾怀伦老师不禁发出感慨。凯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从台盘起步,车子徐徐驶向凯棠,路边是灰蒙蒙一片,挖掘机轰鸣声,大货车来回穿梭。投入约2.1亿元的凯棠至台盘二级公路在紧张施工中,844米隧道开通600余米,预计年底可通工程车,项目建成后,凯棠到凯里城区只要20多分钟车程,真正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

  “虽然我们通车公路里程有60余公里,出村公路两条以上,路网覆盖每一个村民小组,没有一个村因为道路毁坏而不通车,但我们还要把各条公路连接起来,修一条环镇公路。”镇长顾军先信心满满。目前,龙塘经新村至卡扎、卡扎至南江、南江至掌甘公路修建完成,掌甘经南扎至凯哨、芦笙至康普公路在紧张建设中,环镇公路已经成型。梅香村、凯棠村、养小村、龙塘村、新村村每村实施1000万元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芦笙村作为极贫村,由市国有平台公司——市交建公司帮扶,投入了3000万元,完成房屋风貌整治315户,木房室内电改223户,田坎硬化2000米,机耕道建设1.5公里,改厨改厕改圈稳步实施,庭院亮化美化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实现一步奔小康。

  集镇上,投入3000万元2.5公里长的防洪堤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量60%,污水处理厂完成设计和土地征收工作。投入430万元的大坪村人畜饮水工程完成90%,梅香、芦笙、白水、养小、新村人畜饮水工程实施中。按照“顶不漏雨、壁不漏风,门窗完好,人人居住安全房”原则,实施危改278户,“三改”150户,实施老房危楼改造163户。

  ——产业发展突破瓶颈

  “我的红心猕猴桃园亩产果可达3000斤,每斤可卖12元,佳惠超市等已下订单,不愁销,预计收入200万元以上。”创业能手顾智先高兴的说。“菩提树全身是宝,叶可制茶,汁作美容产品,无患子可作工艺品,根可入药。”种植大户王荣杰滔滔不绝。“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并在苗木、水泥杆、钢丝、肥料上提供给我们,我们合作社对于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有信心。”凯哨合作社理事长熊大坪下定决心。

  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一直是凯棠的短板,困难不是借口,镇党委政府根据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五步工作法”,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菩提树720亩,水晶葡萄650亩,红心猕猴桃600亩,钩藤218亩。大力发展传统养殖业,散养原生态黑毛猪6000余头,稻田养鱼5000亩,林下鸡养4万羽;积极引进现代化养殖产业,投资3240万元修建温氏养猪大棚9个,占地135亩,年出栏商品生猪达27000头,可实现利润540万元以上,目前完成项目选址、土地流转、立项和设计等前期工作。引进鹌鹑养殖场1个,投入100余万元,蛋鸡养殖厂1个,存栏蛋鸡8000羽。完成第一期竹鼠养殖400只,通过与公司合作,在幼苗提供,技术支持,出栏回收方面由公司负责,确保销路不愁,价格稳定。产业园区的水电齐全,机耕道、产业路纵横交错,相互衔接。

  ——易地搬迁拔掉穷根

  “共产党真好!国家政策真好!不花一分钱就拥有了城里的房子,而且帮我找工作,子女进城读书。”搬迁到清江小区的杨言桥谈到易地搬迁时竖起大拇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凯棠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水资源严重缺乏,曾有人戏说,如果都挤在凯棠这片土地,可能泥巴都要吃。镇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动员方案,明确动员责任人。党员干部务必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家中,讲政策拉家常,让贫困群众自愿搬离眷恋的亲人和土地,实现“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做到了搬迁一户、安居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目前,搬迁到上马石92户,清江小区112户,白午生态移民城62户,清平小区48户,搬迁人口1498人,2018年东出口移民房的申请和搬迁工作在陆续进行中。搬迁后资产怎么办?通过移民搬迁与资产收益扶贫的有机结合,采取旧宅基地复垦复绿,资产购置开发等形式解决搬迁后的遗留问题,移民搬迁路子越走越宽,移民生活越来越好!

  ——教育发展势头强劲

  凯棠籍学生今年高考录取二本以上107名,中考600分以上57人,九(1)班人人考取凯里一中,位于全市农村中学前茅,小学毕业成绩乡镇综合排名第3名。好多人不禁发问:是什么让凯棠的教师那么兢兢业业工作?是什么让凯棠的学子那么认认真真读书?

  凯棠教育源远流长,从1890年“九先生”(顾明基)弃官从文开始,到民国十三年,凯棠地区私塾发展到了16所,凯棠人勤奋学习,依靠读书起步,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凯棠籍有9个博士生,25个硕士生、983个本科生、764个大专生和487个中专生,知识改变命运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教育功能不断优化,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凯棠二小,占地面积80余亩,学校建成后可实现小学进镇,学生寄宿制全覆盖,彻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监管不到位难题。投入200多万元新建凯棠中学食堂;投入81万元,改造教学楼外墙和卫生厕所。完成教师周转房建设3栋,教师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坚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安全得到保障,教师竞争力愈发增强、荣誉感显著提升。

  社会力量关心教育,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亲自为“凯棠民族希望中学”题名,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为凯棠中学图书馆赠字,原省政协主席王正福多次参加凯棠教育发展座谈会,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在外工作人员经常性回到家乡来,勉励学弟学妹努力读书,通过自己的榜样力量言传身教,教知识,教做人。教育扶助培养感恩之心,一年来,贵州三汇商贸有限公司为68名贫困学生资助34万元,凯棠助学基金会、“魅力掌飞”等民间助学团体积极为考取大学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发放资金达12万元。

  ——文化传承蔚然成风

  “夏亚、夏侯、吼嘿也......”这是凯棠大歌的开场旋律。大歌声调雄浑、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008年7月“多彩贵州”凯里赛区荣获一等奖,2009年10月“天下西江贵州首届老年人银球茶杯苗歌侗歌大赛”荣获金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里以歌传情、以歌求爱、以歌倾诉心中的苦楚,以歌释放自己的欢乐。山上的牧童,耕作的村夫,织布的妇女,都在咿咿呀呀哼着歌,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我们的手工刺绣产品供不应求。”凯里市苗乡锦绣刺绣合作社理事长顾兰花高兴的扬起手中的绣片。手工刺绣是这里的一绝,以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为图案,一针一线在染布上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简练又夸张,粗放又严谨。梅香村支书顾兰花带领56名留守妇女成立了凯里市苗乡锦绣刺绣合作社,以“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的方式发展刺绣产业,将传统的手工刺绣作品变成商品,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实现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赚钱。目前,建有刺绣基地3个,发展绣娘300余人,年收入在72万元以上。涌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名,市妇联先进个人1名,三八红旗手1名,先进集体1个。

  这里有以寨子命名的芦笙堂(苗语为“甘当给”),堪称芦笙的发源地。传统节日吃新节、重阳节、苗年,戏称爱情三部曲。农历六月第二个卯日——吃新节,春耕农忙已过,年轻男女趁着节日相识;九月初九重阳节,谷子堆满粮仓,男女青年讨论丰收的喜悦,向往美好新生活,谈婚论嫁;冬月苗年,年轻人的爱情修成正果,娶的娶,嫁的嫁,小孩讨喜糖,老人们乐呵呵,酒喝半个月。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周边乡镇的群众,有远道而来的黄头发白皮肤,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成形。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亲临凯棠参加吃新节民俗活动,为凯棠的民俗文化加油打气。

  村规民约自觉践行,红白喜事提倡节俭,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文化传承蔚然成风,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是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是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基层服务持续优化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党员队伍建设是服务农村脱贫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劈波斩浪,久久为功的先锋力量。凯棠利用“三会一课”和“新时代讲习所”,充分挖掘基层党员干部的潜力,在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上下功夫。注重发展年轻同志入党,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的人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选拔到村组岗位上来。积极联系在外经商的党员,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今年来,发展预备党员7名,党员发展对象12名,积极分子25名,其中创业能人9名。选派干部下村担任支书1名,及时罢免脱贫攻坚慢作为、不作为的村支书1名,对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现象进行约谈。

  用足用实帮扶资源,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力量,帮助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能力。市委办帮助梅香村发展荷田养鱼60亩,黄金李种植100亩;市发改局投入30万元帮助芦笙村发展林下养鸡1万羽;市财政局投入30万元帮助凯哨村和养小村发展果树种植100亩;市农林扶贫工作局帮助大坪村、白水村发展钩藤种植,帮助南江村发展养蜂产业;市教育科技局帮助龙塘、新村发展豆芽产业80桶。杭州市帮助芦笙村党建扶贫园建设经费273万元,帮助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55万元。

  加强阵地建设,升级服务功能,每村投入100万元实施村级活动室建设,场地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目前芦笙、凯棠、梅香、养小、凯哨村级活动室建设完成,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医务室,农村电商等一应俱全,让一次性告知,一分钟办理,一次性办结成为服务群众的标准。

  ——讲究卫生沁入人心

  “现在村里干净多了,每天到村里走一走,神清气爽啊!这才是传统村落该有的精神面貌嘛。”谈起南江村的变化,挂职副镇长吴国枫喜笑颜开。“走到大坪村,道路两旁干净整洁,农户四周井然有序。”镇城管办负责人顾建业逢人就夸。凯棠镇通过召开农村‘清洁风暴’环境卫生大比武现场会,授“卫生清洁村”光荣匾牌和挂“黄牌”督办等形式,抓好保洁员、“十户一体”的户长、学生等三个人;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坝坝会、学校卫生会等三个会;用好村与村、寨与寨、户与户等评比办法;搭好宣传栏、现场会、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工作。评选卫生清洁村寨3次12个村,表扬最美保洁员9人次,发放卫生清洁村寨奖励经费15万余元。凯棠清洁风暴行动在媒体上得到宣传,在群众中得到流传。“我们村每一个放牛的人,都会拿着一把小铁锹,及时清理牛粪。”大坪村支书梁继文解释说。通过不懈努力,人人都是保洁员、个个都是卫生监督员的氛围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我膝下虽然没有子女,你们时刻关心我的生活,胜过子女,很是高兴。”五保老人白华激动的握住帮扶干部的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应保尽保,今年来,全镇为428户1345人发放农低保金2356100元;17户30人发放城低保金131390元;41名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457920元;24名孤儿发放散居孤儿生活补助金112800元。实施医疗救助25人次,救助金额95745元;冬春救助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特殊困难家庭198户719人,有效缓解了困难户的生活问题。

  落实优抚政策。发放参战人员亲属享受优待金对象19人,每人6000元,共114000元。定期补助重点优抚对象89人,其中,烈属1户1人、在镇老复员军人6人、带病在镇退伍军人1人、革命伤残军人2人,经常深入到对优抚对象家庭检查各项政策的落实与否,并关心和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医疗保障到位。完成农村合作医疗筹资19922人2390640元,参合率为100.1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84人全员参合。审核异地住院报销材料107份,卫生院门诊1300份,住院102份。完成834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补比90%人员信息收集工作,家庭签约医生1470户。

  此外,凯棠镇完成养老保险基金征收41.4万元,核实80周岁以上老人393人;新增就业登记266人,成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共计215人。统计上报贫困劳动力1764人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720人。移动信号,广电网络,太阳能路灯覆盖全镇;电力改造解决电压不稳,电量不够难题。

  “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这是镇党委肩负的光荣使命。”镇党委书记潘凤发话语铿锵有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卯足干劲,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8个贫困村出列,1400人脱贫,这是镇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杨再宏)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2018年西湖区·凯里市就业专场招聘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点赞!孕妇火车上临盆,齐心协力紧急接生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