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民生连线

热搜: 黔东南人口 凯里的士 阿幼朵 苗乡侗寨

县市直达: 凯里 丹寨 麻江 黄平 施秉 镇远 岑巩 三穗 天柱 锦屏 黎平 从江 榕江 雷山 台江 剑河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连线新闻 > 时评 > 正文

黔东南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作者:潘皇林发表于:2016-10-31 16:01:29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牵引中国梦实现的价值目标。过去的五年,我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行路上,既有知难而上的开拓进取,也有静水深流的长远构建,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步子不动摇,创新推进民生发展的步履更加清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州委书记李飞跃深情的话语道出州委、州政府的民生情怀。“稳增长和惠民生是互动互促的辩证关系。”州长冯仕文言简意赅的分析体现了“民生方程式”的破解之道。

在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望中,我州“民生图景”递次展开,点亮了万家灯火的温暖。

以稳为基,不断筑牢民生幸福底线

“我能活着,全靠政府!”家住雷山县大塘镇掌坳村的苗族群众吴庆杰如此感慨。正值壮年的他却在2010年被确诊患上尿毒症,社会救助走进了他的生活:农村低保兜底,大病医疗救助报销3万多块钱。“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是国家现行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补充,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许多困难病人身患重病无法支付医药费的问题。避免了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因病死亡,老百姓对此非常感激。”雷山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杨兰介绍说。

以州(市)为单位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我州是全省第一家,惠及全州近1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对有效缓解因病返贫的现象有着重要作用。

黔东南经济欠发达,但民生工作不落后,甚至要超前。彰显的是执政的智慧与敢负责的勇气,折射的是政府的惠民之心和为民之德。

新常态下,我州坚持以“底线思维”、“兜底理念”谋划推进民生工作,努力建机制、兜底线,织好民生“安全保障网”。

在民生底线的划定上,我州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以市(州)为单位统一制定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的工作机制。全州城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由2011年底的262.35元提高到2015年的451.3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平均标准由2011年的1360元提高到2015年的2590.59元。

沉甸甸的民生资金增长清单,一组组低保标准提高的数字背后,对应着每一个幸福的黔东南人,蕴含着州委、州政府“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十二五”以来,州县财政共投入救灾资金4.5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64亿元。

目前,我州基本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无论是前行、还是回望,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身上、自己身边,深深感受体会到我州不断夯实的民生幸福底线。

以人为本,不断满足民生基本之需

民生,非常细微。一枝一叶,它的萌生和飘落,都会让人感受到社会上的春秋冷暖。

我州每年都着力筛选、实施新的“十件民生实事”,涵盖了就业、居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需求和公共服务。

住房是什么?于小家是港湾依靠,更是希望;于国家是安居之本,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十二五”期间,我州保障性住房目前已竣工8.24万套、分配入住5.6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40.88万户,竣工38.69万户。

安居工程,改变了曾经“望楼兴叹”的困难群众生活状态,也提振着他们的精神状态;改变着城乡容貌,也演绎着黔东南建设的和谐美丽。

压力大、难度大,但关乎百姓根本利益的就业问题,依然坚定地被州委、州政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州兑现各项就业优惠政策资金达134480.07万元,是整个“十一五”期间的232.25%。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就业人数不降反升。2011年至今年10月31日,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7744人,职业技能培训107776人,实现就业77488人,就业率71.89%。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95132人,创业培训13481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31805人。

有一份工作,生活有了依靠。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更深远的意义是拓宽了广大群众走向经济独立、进而实现人格独立和有尊严生活的路径。

为此,我州率先建立“城归人员创业园”,这即使放在全省全国来考量,也是首创之举。

目前,全州共建设完成16个城归人员创业园,已吸纳1776户经营者入驻,其中返乡农民工964户,占创业总数的54.28%,带动农户就业15581人。

“十二五”期间,全州促进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达到6.45万人。

从安居到乐业,群众真切地感受着“有了一个家的温暖”、“有一份工作和事业的幸福”。

以惠为纲,不断打开发展幸福之门

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民生一切问题的关键。

依托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我州千方百计让发展的实惠来到百姓身边,实现民生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互促,民生“短板”不断补足,万家民生“灯火”点亮,全州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全州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96个、农家书屋3315个、数字农家书屋72个,新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118个。建设乡镇农民健身工程73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149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49套,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8万座、“户户通”工程16.7万户。

全州建成水利工程近3万座,累计新增解决188.44万农村人口和24.66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92.4%。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突破150万户;城市宽带接入能力20M用户覆盖比例达到80%,农村宽带接入能力4M用户覆盖比例达到60%。

发展不只是数字,也是每个人的生活。新常态下,我州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发展中的“民”字写得更大,州委、州政府坚持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深化改革“制高点”——

州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级改革全面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限最大限度下放到县市;州政府工作部门普遍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两统一”;“先照后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

件件民生事,事事赢民心。穿越无数艰难与光辉岁月的执着梦想,关于民生的接力棒传到今天,黔东南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触手可及。

把黔东南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州委、州政府将继续深度诠释“民生”要义,不断谱写黔东南和谐幸福新篇章。

[收藏] 责任编辑:

上一篇 :黔东南建立“大数据”平台服务大民生

下一篇 :我国拟修法将开展造血干细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工作列入红十字会职责

相关阅读

维权参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