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与人大代表身份息息相关的议案,雷艳谦虚地告诉记者她是“新代表”,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参会。雷艳表示:“上交议案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我会大量的搜集相关资料后再落笔。”
对于她所关注的民俗文化问题,雷艳有她自己的想法,“希望政府更多关注民俗文化进课堂,给予民俗文化更多师资。”这样的话听雷艳娓娓道来并不显得空洞,她解释着:“外来文化现在对我们那儿(贵州)的冲击也蛮大的,苗族又没有文字,希望以后能把一些特殊的人才引进学校去,选用更为合适的教材,让人们清醒地区分开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把一些传承民俗历史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把这份“根”守住。”
据雷艳介绍,其实近些年贵州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改善。在她的记忆里,前些年虽然寨子里人们还穿着苗族最传统的服饰,但县城里大多数人已习惯便装。近些年,或许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东西一旦失去可能就不会回来了”,又或是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县城里又有很多人穿起了民族服饰。言语间,雷艳难掩欣喜之情。
“花带群是一条花带一条花带绣的,裙子分三层,代表苗族祖先走过的三条河流,那是黄河、长江、黑水河。”“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爱的态度,我头饰上的八匹马,是在感谢马,在我们迁徙的过程中它帮我们驼了很多重物。”“衣服叫做银衣、头饰就叫做银帽啦。”……说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雷艳开心而善谈,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随着时间渐晚,雷艳姗姗离去。
雷艳说:“历史的沉淀总需要时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也要一步一步来,我的工作也要一步一步来。”在遥远的贵州,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关于苗族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未来会有更多的故事。我们期待一个五年接着下一个五年,也期待着更多如雷艳一样的民俗文化传播与守护的使者走进我们的故事。(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