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河上的“季节桥”
“季节桥”横跨巴拉河
苗家姑娘从桥上过河
记者11月19日在凯里市三棵树镇格细村看到,隐身半年之后,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季节桥”又出现在巴拉河上,当地村民出行,暂且不用绕路了,不过,他们更希望有一座固定的大桥。
据介绍,格细村平寨组座落在大山深处,要走出村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绕道格细大寨,不过那要多走两公里的路程;另一条路就是过河。因为过河路程大大缩短,所以在很多年前,由平寨的群众承头,架设了一座木板桥,它由几根木头支架和几块木板组合而成,十分简易。
桥架起来了,确实方便了群众,但每逢雨季,河水猛涨,桥梁都会被冲走。无奈之下,每年雨季来临时,村民们便将木桥拆除,然后绕道出行。直到雨季结束后,又重新架桥…因此,当地村民把这桥叫着“季节桥”(本港曾作报道)。
记者19日在巴拉河上看到,“季节桥”有六十多米长,与河面的垂直距离约为1米,由个木头支架和五、六块30厘米宽的木板组成,人走在桥上,它就会发出“嘎嘎”的响声,让人担忧它会突然垮塌。但是,当地村民却没有这样的担忧,他们走在桥上,健步如飞,有两位小孩还骑着自行车从桥上经过。
“季节桥”是当地村民出行的重要工具,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活动持续了20分钟,其间通过季节桥进出村寨的有四十多人。
当地村民说,为了方便秋收,村民们在9月底重新架设了这座“季节桥”,沿用到明年五六月份,又得把他拆除了。“都说过河拆桥,我看我们这就是过河拆桥”。当地一位挑着蔬菜过河的妇女打趣地说。
另一位过河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之后年年都参加拆桥和架桥活动,掐指一算,已有10年之久。“不晓得我们何时才不用拆的桥。”这位村民说,建一座固定的便民桥,是当地村民共同愿望。(罗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