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造假违规添加 保健品市场乱象横飞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1-11-04 09:15: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迅猛,年销售规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保健品行业也逐渐成为掺杂造假的“重灾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用...

 

非药品当作“药品”卖

今年1月17日,公安部门在上海、广州、河北廊坊三地同时行动,一举捣毁一个生产销售假药的团伙,现场查获万艾可(俗称“伟哥”)、西力士、利维他等非法产品140余种,案值约2000万元,依法刑拘12人,其中有66种为假药。目前,这起案件已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依法追究相关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产品名称、包装、说明上做文章,假冒药品,或者直接冒用药品的批准文号进行销售,是保健品市场的又一乱象。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处长王有志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执法人员在保健品市场查获的各种“假药”。其中,一种名为“鹿茸肾宝”的胶囊,包装盒上标的是“藏食准字号”。

王有志解释说,按照规定,鹿茸入药需要国家食药监局或卫生等部门依法批准,标注“国药准字”等字样,在政府部门网站上直接可以查询。而这种胶囊根本没有药品批准文号,属于典型的“假药”。

根据规定,产品名称与药品通用名称相同或相似的;标识与药品通用标识相同或相似,并足以让公众认为是药品的;标识或说明书宣称预防、治疗人的疾病,并规定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主要成分是药物成分的等,都属于非药品冒充药品。而这些非药品在“冒充”药品时,常常把卫生许可证号等其他号码打印在包装盒去,以假乱真、冒充批准文号,甚至直接假冒一个已经批准的其他药品的文号,导致一个文号出现多种产品的乱象。

 

【收藏】 责任编辑: 林仕海

更多相关新闻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